位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东临泰国湾,西濒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最窄处仅100KM。上世纪初泰国国王就提出建造克拉地峡运河,限于当时技术及财力,这一宏伟构想仅停留在纸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世界航运事业的发展,克拉地峡运河再次提上泰国的议事日程,初步测算这条长102KM、宽400米,水深25米的运河,需耗资240亿美元,泰国无力承担这笔巨大费用。但这条运河也有巨大经济效益,它可吸引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油轮通过,绕过马六甲海峡,缩短航程1000海里以上,省时2-5天。 这条运河虽然经济效益可观,可至今仍停留在纸上,究其原因,除投资巨大,除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原因外,美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阻扰和反对有关。马六甲海峡地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医三国、两岸,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特别是新加坡靠转口贸易立国,又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对修建克拉地峡运河持坚决反对态度,美国在新加坡建有军事基地,也不愿舍弃这一战略要地。上述诸因素的影响,使泰国这一巨大跨海工程落空。
克拉地峡运河,泰国跨世纪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