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对脱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要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决不姑息迁就。集全国之力要实现的这项民生福祉,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消极腐败的行为存在,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在此项国策上抹黑。(4月1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扶贫政策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决策,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然而,这项好的政策却在个别地方变了形、走了味。扶贫工程竟然成为了造假工程,扶贫新村建设中竟然出现了豆腐渣工程,贫困户没有达到脱贫要求,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竟要求强制性脱贫,好的扶贫项目没有到真正的贫困户手中,反而成为了部分基层干部优亲厚友、人情送往的筹码。如,前不久发生在河南省雪白村扶贫房屋建设的问题,刚修好的漂亮整齐的扶贫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墙体四周开裂,屋里地底凹陷,墙角一掰就碎;再如,湖南省朝南坪村的“阳光院”也存在类似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扶贫问题时有发生?其主要在于: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把握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二是部分干部自身纪律观念不强,作风涣散。部分干部存在着工作不出力,随意上下班等问题,导致群众办事难;三是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薄。工作缺乏上进心,马虎应对,常以管理者自居。总之,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过硬作风的建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一是要做到宣传教育常态化,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反面教育相结合,让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二是要做到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监督检查常态化,做到明察暗访不事先发函,不事先打招呼;三是要做到有责必追,严厉惩处,做到执纪问责常态化,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群众对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评价点,基层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作风,必须要时刻铭记“群众事,无小事”,以人民群众的“勤务兵”自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好、打赢这场伟大的战争,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 作者:卫城镇 侯群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