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现象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更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当前形势,必须花大力气、综合施策,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精准扶贫领域需解决“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问题,“留痕”过多只会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他们整天就在为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奔波忙碌着,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解决民生问题。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决破解“过度留痕”问题,减少“痕迹”依赖,把基层干部从“过多检查考核”“文山会海”中解救出来,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帮助他们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激励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 精准扶贫领域需聚焦“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和从政本分。脱贫攻坚不能“玩花架子”,必须实干,扶贫领域不作为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通报曝光查处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全覆盖,以案促改,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党性意识、法纪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敢于担当作为是从政本分,增强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以作风攻坚打好脱贫攻坚战,赢得民心。 精准扶贫领域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好的作风助推脱贫攻坚。扶贫领域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情怀,强化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聚焦群众关切。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干部对民生问题要坚持踏“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走“千家万户”,调研“问题根源”,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群众利益的事情需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党的关怀和信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必须通过作风建设保驾护航,好作风才能保证好工作,好效果。我们坚信在这个作风专项治理的引领下,扶贫攻坚工作必然能够再上台阶,再上层楼,取得决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