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20|评论: 0

[你评我议] 人民日报: 一些地方“土政策”与党中央精神不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 一些地方“土政策”与党中央精神不符

“这是我们的土政策。”在一些地方采访时,记者发现当地的做法与党中央精神不符,却美其名曰“因地制宜”,实则“揣着明白装糊涂”,打政策的“擦边球”。

上有顶层设计,下有基层创新。各地发展水平不尽一致,如何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考验基层治理者的智慧。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善于把党中央精神同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党中央要求具体化,创造出许多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做好了上下有机结合的大文章。

基层治理创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矛盾和难题,但少数地方动起了“小心思”,搞起了“土政策”,让党中央政策执行“走了形”“变了样”。有的“设卡搭车”,要求贫困户在易地扶贫搬迁时必须缴纳“搬迁费”“材料费”,否则无法领取补贴资金;有的出台“无检查周”“下限执行处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环境污染开绿灯;还有的玩起了“变身术”,通过签订融资、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状等形式,要求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为违规举债披上“隐身衣”……种种“土政策”表现不尽相同,但都与党中央精神不符。在这些“土政策”始作俑者眼中,“合不合规”无足轻重,“管不管用”才至关重要,有的甚至还对自身的“智慧创造”洋洋自得。

看似是基层治理的“良方”,但若没有边界和规矩意识,任由跑偏变味的“土政策”泛滥,这样的“创新”可能变为基层矛盾激化的“导火索”。究其根源,“土政策”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脉相承,本质上属于权力任性。少数地方治理者将党中央的好政策“置换”为当地的“土政策”。这种“创新”失去的是群众获得感,透支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实践证明,无论创新的步子迈得多大,基层治理都要在党中央政策的既定框架下探索前进,才能真正释放治理效能。

对于违反党中央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的“土政策”,必须下大气力及时“叫停”,严防权力滥用。除此之外,还应严肃问责追责,对于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乱加码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给少数企图投机取巧、谋取私利者当头棒喝。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治理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基层治理创新不是搞“土政策”,也不能搞“土政策”,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必须使创新之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落实。(吴储岐)


LOCAL20180615152800053640272925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