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将你的个人目标告诉别人! 
 
那个经常在朋友圈“晒加班”的人 
 
被辞退了 
 
最近一个HR朋友告诉我,老板给了她一个新要求:那些总是在朋友圈里“晒加班”的人,我们不招。 
 
问其原因。原来是他们公司有位员工,隔三差五就在朋友圈发深夜加班的动态,是同事们口中的“劳模典范”。 
 
前几天他又发了个动态:凌晨2点还在公司做项目,掉头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老板那天看了他的策划,内容繁琐,条理不清晰,还不及一个实习生的作品,完全不能用。 
 
其实经常看他晒加班,老板早就留意他了,但真正用心工作的人不会屡次犯下同类低级错误。 
 
明明没做出什么好成绩,却一直抱怨工作太苦太累,这样的员工要来何用? 
 
我们身边常有这种把“言不符实的努力”晒到朋友圈的人。 
 
晒深夜加班,晒早起苦读,晒应酬喝酒......看似踌躇满志、风风火火,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什么成绩,更像是感动自己地瞎忙活。 
 
这种晒出来的努力,不是真的努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努力”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许多人都陷入“表面勤奋”的恶性循环中。对外宣告自己有多艰难多刻苦,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份“辛苦”。 
 
别用表面的努力 
 
掩盖内心的懒惰 
 
在许多人看来,拍一张挑灯夜战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寻求慰藉和肯定,比独自一人日日夜夜地默默付出,来的更有价值感。 
 
喜欢“晒”、喜欢分享没有错,但如果你的动机是想靠“晒努力”来打造自己的形象,希望看到朋友在评论下面回复“666”,是完全没必要的。 
 
还不如用结果来证明自己,更有说服力。 
 
毕竟,时间不会因为看到这些零零散散的努力就寄予你同情;老板也不会因为你的“无效加班”而给你升职加薪。 
 
“小晒怡情,大晒伤神”,习惯性地“晒努力”,会悄然拖慢你实现目标的进度。 
 
有一则TED的演讲主题我挺认同的:不要将你的个人目标告诉别人。 
 
许多测试已证明: 
 
在你体验向别人兴致勃勃介绍目标的快感时,你的自我感觉良好,在现实中反而使你不太容易实现目标。 
 
因为这一时的满足,会让你弱化行动上的勤奋。 
 
除非你把“自我激励”当做分享的动机。 
 
当对方肯定你的目标后,你会感到压力,意识到自己离目标还很遥远,于是想办法尽快实现它,并邀请朋友监督,以激励自己。 
 
正如演讲中的例子所说:“我的确想要跑马拉松, 所以我需要每周训练5次, 如果我做不到,就踢我的屁股吧?” 
 
晒“努力”的高级智慧是,把每一次的分享都当做实现目标的“助推器”,而不是一味地标榜自己的努力,自欺欺人地沉浸在社交满足中,从不认真做事。 
 
越无能的人越喜欢强调自己的努力 
 
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努力本就是人生常态。 
 
平庸的人,总是强调自己在努力,然后碌碌无为;成功的人则是默默耕耘,最后用结果说话。 
 
翟天临和喻恩泰,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伪学霸打肿脸充胖子;一个是真学霸,默默努力,大器晚成。 
 
喻恩泰在《声临其境》中,以标准的英伦口音、过硬的专业配音和演技征服了所有观众。 
 
十年来,他一直低调谦逊,坚持自己的演艺梦想。尽管当时已经红遍全国,但他并没有走“流量小生”的道路,而是攻读博士学位,一口气推掉10部大热影视剧。 
 
据统计,他先后读了电视编辑、表演、导演三个专业,在读期间很多学科都是第一名,还获得了牛津全奖交换名额。 
 
他没有想尽办法制造话题,曝光自己,没有想着追名逐利,而是悄然推开浮躁生活,潜心修炼专业技能。 
 
现在,他再次出现在大众眼前,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当初《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现实生活中也是名副其实的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普通人也好,公众人物也罢,我们的努力从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因为公开目标和努力会陷入被围观的困境。若成功了,他们会嫉妒;若失败了,安慰之后更多的则是嘲讽。 
 
比如: 
 
我们经常觉得那些整天在外面玩,考试却能名列前茅的人是聪明; 
 
而一直表现出很努力的样子,却从未得到什么好成绩的人只会被认为是愚笨...... 
 
同理,有些人一次次地在网上晒出“我真的很努力”的内容,却从未有过任何成效,是不是也印证着自身的“无能”呢? 
 
“晒成绩”才是最酷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们更喜欢看结果,很少去真正在乎你经历了什么。 
 
过程是难熬的,但调整好心态,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实行计划,其实也没那么痛苦。 
 
如何让自己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这些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01、耐得住寂寞,摒弃形式主义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内心,也不要到处宣泄自己的痛苦。 
 
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看了那么多成功的故事案例,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孤军奋战的黑暗时刻,只有熬过去了,才会见到黎明的曙光。 
 
02、思考配合行动,形成认知差异 
 
努力分为“思维努力”和“肢体努力”。单有肢体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二者配合。 
 
将一件事做到最好,你需要:边行动边思考,然后改进,再持续行动。只有在行动中思考,才可以慢慢形成认知差异,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和深度。 
 
03、树立“时间成本意识” 
 
人生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最容易浪费和遗忘的也是“时间”。真正努力的人是没时间“晒努力”的,他们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中国不缺勤奋的人,时间也从不为任何人留情,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大,就看你的时间成本意识有多高。 
 
04、对自己的目标保持缄默,坚持自己的节奏 
 
我们的人生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一定要怎样,当付出与回报无法成正比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一切的不如意,是否都来自对自己节奏的把握不当,和对别人的盲目模仿? 
 
成功永远不嫌晚,每一份小小的努力都有它发生的价值。 
 
JK罗琳也是在被拒绝12次后,32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 
 
Ortega到39岁才创立了ZARA,马云35岁才建立了阿里巴巴; 
 
褚时健也是70多岁才开始种橙...... 
 
正如冯唐所说的“九字真言”: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 
 
一个人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尽力之后,能够勇敢地对自己、对他人、对宇宙说:“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面对任何结果和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