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66|评论: 8

[信息动态] 【荐文】让川剧之花开遍世界(光明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3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川剧之花开遍世界

2019-05-31 08:27光明日报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洁,也有下里巴人的淳朴。一直以来,川剧就像是沉睡的瑰宝,以变脸、吐火等技巧走出国门,带给世界的只是零散、杂碎的川剧元素和片段,而不能真正
代表中国川剧,不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

2001年,我担任了重庆市川剧院的院长,从单纯的艺术家转变为剧院管理者。之后川剧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时常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很沉,心中也树立了一个目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要去唤醒沉睡的瑰宝,要让世界认知中国川剧,了解中国戏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让中国戏曲的芬芳散发到世界各地。

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打电话给我,表示想创作川剧交响乐,让川剧和交响乐“联姻”,把川剧的“魂”装进交响乐的“壳”,用川剧高腔嗓音凄厉的野性和锐利的穿透力量,让中国传统的川剧走向世界。他是重庆土生土长的作曲家,从小就喜欢看川剧,特别喜欢川剧高腔,认为川剧高腔嗓音有着大川险山的灵气,是最纯净、最自然、最能打动人的音色。

得到消息后,我内心特别激动,我一直想将川剧带出国门,感到多年的梦想要起航了。我也想到,荷兰是西方先锋艺术的圣地,川剧要走进欧洲、走向世界,荷兰就是一道“检阅之门”。

2004年3月,交响乐川剧《凤仪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响起,这是世界首部用川剧声腔演唱的交响乐音乐作品。我在剧中自唱自击板,既是演员又是鼓师,悠扬婉转的川剧高腔和西方交响乐完美融合,让西方观众耳目一新,一炮走红。荷兰的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称赞“作品创造性地将中国戏曲声腔艺术融入歌剧音乐”,“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演唱者的声音自然发出犹如天籁,实在太美妙了”。荷兰6家专业音乐报纸发表评论,盛赞这样的音乐前所未闻。

2005年和2007年期间,该作品分别赴意大利都灵九月艺术节和德国科隆成功演出,再次获得欧洲主流艺术界的认可。

一部好的作品是不分国界的,是会引起共鸣的。一位美国的演出经纪人看到交响乐川剧《凤仪亭》后,非常兴奋,主动联系郭文景和我,表示想把《凤仪亭》推荐给世界著名的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林肯艺术中心看过后决定投资,并将室内乐《凤仪亭》做成新歌剧《凤仪亭》,邀请著名电影导演阿克曼·米高扬执导。最初,阿克曼说没有档期,但他听过CD后,当即说:“这部音乐太棒了,我太喜欢了,必须抽出时间来导这部新歌剧,再忙也要排,如果不参与,将终身遗憾。”

在此之前,林肯中心艺术节从未邀请过川剧演员,更让我激动的是,新歌剧《凤仪亭》在保留完整川剧“唱”的基础上,增加了戏曲的做戏,这更展示了我的表演功底,展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博得西方社会和主流媒体高度称赞,国际乐坛权威性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杂志发表评论,高度评价新歌剧《凤仪亭》的艺术价值:“女高音沈铁梅和男高音江其虎用传统川剧和京剧的唱腔,将该剧演绎,他们高亢的声音及张弛有度的音调,与混合了西洋交响乐和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的乐队产生了美妙的碰撞。”

新歌剧《凤仪亭》还参加斯波雷托艺术节、2013年的“点亮多伦多”艺术节,得到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世界知名媒体的关注和高度赞誉,英国《金融时报》还极其罕见地给予《凤仪亭》“五星”的最高评价,被文化部肯定为“找到了传统文化联通世界文化的桥梁”,并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

2015年,我与荷兰纪录片影像大师弗兰克谈到了《凤仪亭》从交响乐到新歌剧的创作之路,弗兰克非常感兴趣,表示要以郭文景和我的创作之路拍摄一部纪录片《内心的风景》。同时,为配合纪录片拍摄,我和郭文景第三次合作,创作了现代室内乐歌剧《思凡》。

在《思凡》剧目中,我们将川剧的打击乐和帮腔原封不动地放入作品。为体现帮腔、打击乐和唱腔特色,把川剧音乐放在主要位置,让室内乐队来与其适应。这给乐队指挥埃德·斯潘亚德带来很高的挑战,他以前指挥都是乐队跟他走,听他指挥,但这一次要看我的表演,跟着我的唱腔指挥。在演出结束时,埃德·斯潘亚德还开玩笑说:“你能不能也看我一眼?”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坐满从荷兰乃至欧洲各地赶来的观众。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母亲、前女王贝娅特丽克丝观看演出,在演出结束后当面祝贺我和郭文景:“演出十分精彩,感谢你们。”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文化处主任杨晓龙表示:“这是一台充满创新的节目,‘中西合璧’的表演方式,既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也是一种有益的思想碰撞,希望能在更多的世界舞台上呈现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勃勃生机。”

经过多年国际舞台的展现,特别是在荷兰《凤仪亭》和《思凡》的成功演出,国外艺术界记住了我和中国川剧。今年2月,由弗兰克拍摄的纪录片《内心的风景》入选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电影节组委会观看《内心风景》后,彻底被川剧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征服,邀请我在电影节颁奖晚会上演川剧传统剧目《凤仪亭》,这是欧洲五大电影节第一次主动邀请中国戏曲参加。20多分钟的演出,从我穿着戏服上场亮相起,观众报以9次雷鸣般的掌声。

从室内乐《凤仪亭》到新歌剧《凤仪亭》,到室内乐歌剧《思凡》,再到回归传统戏完整演出,我所走的路是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是一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打破了川剧固有的表演形式,将川剧与歌剧、交响乐融合,就是为了先让世界听懂川剧,从而让世界认识川剧。

通过几十年川剧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交流,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越来越自信,我认为中国戏曲是综合审美的,整体呈现更能让西方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有升级版,不能只展现“肢体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我们中国戏曲的DNA,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让世界聆听中国好声音。

川剧艺术的发展永远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我们有幸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是祖国的强大和国家对传统文艺的重视给予了我们勇气与力量,我们才能够唤醒沉睡的瑰宝,让川剧之花开遍世界各地。

  

(作者:沈铁梅,系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5-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发表于 2019-6-1 08: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声大!架子大!这"花"是何物?是真的"川剧花"还是基因被欧歌剧、交响乐这些"干细胞"改造成了变异的"西洋花"。若经出口转内消到巴蜀恐水土不服、观众胃口消化不良……川剧根在巴山蜀水、传承需务实。不要荒自己良田、啃它之岩漠!川渝之地若每县(区)有一个专业(或民营团)那就可称川剧之花开遍巴山蜀水了!

发表于 2019-6-1 21: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根在巴蜀,受众在哪里,戏就该在哪里。传承为主,创新为辅。……一个外行的感受。

发表于 2019-6-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只求川剧在国内兴旺起起来,得到大家的维护,得到国家级传承人折传承,不被业内某些人士整垮,这就万幸了,谢天谢地。 除此别无奢求,不痴人说梦,不想乱吃汤圆开水。本土人士,尤其是青少年,都不喜欢川剧 ,外国人跟川剧 没有任何渊源,能喜欢川剧 吗?警惕有人借与外国文化交流之机 ,打着“川剧 之花开遍世界”之名,向外国展示非传统川剧。川剧曾被某名人带出国,还登上世界艺术殿堂,可是演出的不是传统川剧 。当时盛况空前,红红火火,但却未带动国内川剧 的兴旺。
发表于 2019-6-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枝独秀不是春



      【 舍本逐末 】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本末倒置 】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发表于 2019-6-3 23: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确实是一朵花,传承人的当务之急,是在巴蜀,她的本土灿烂绽放。现在川剧艺术面临的昰,在其诞生的巴蜀大地都一天天呈衰败之势,全靠为数不多的民营剧团在坚持演出,苦苦支撑。身负传承重任的大师却在侈谈把川剧之花开遍全世界的雄心壮志,真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发表于 2019-6-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timg.jpg

观书有感

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川剧的“源头活水”在哪里?有没有干枯?

发表于 2019-6-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痴人说梦,异想天开,自欺欺人,不怕别人笑话?川剧 开遍本国都办不到,还开遍世界?你们不乱整川剧 ,不使川剧 变成歌剧、或话剧、或交响音乐、或京川溶合,就谢天谢地了。你们能让传统川剧 受到保护,传承下去,那就大快人心了。一切梦想、幻想、妄想,都不切合实际,别当阿Q.说大话,会损伤名人的光辉形像,不要自己损坏自己的形像。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