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名为研学、实为旅游
关于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中的问题、思考和建议
裴 润 庭
“研学”背景:
2019年1月7日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至此成都市各中小学校正式有组织、有规模的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逐步组织积极开展。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10月公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游学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游学人数由最初的140万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境外游学人数则由2014年的35万增长至85万。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收入近年来增势迅猛,游学收入自2015 年来已经翻倍增长,境内游学由40亿元增长到101亿元,而境外则从120亿元增长至273亿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也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也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研学旅行的现状
1、研学意义:
“研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性学习,研学不同于游学,更不是旅游,是走出校
门以科学旅行的方式去体验,去感受和接受实践教育。
研学旅行时间有长有短,可以是五、六天或者十天左右的远程研学,也可以是一两天的就近研学;可以采取军事化锻炼或营地模式集中封闭式学习;也可以采取知识化、趣味性的拓展学习。其目的就是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发扬和继承革命传统,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定,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校外机构:
近几年各种形式的校外培训、教育和咨询等机构在学校附近和周边开办的各种培训学校、学习班、补习班和提高班、兴趣班等像雨后春笋般飞速生长,异常火爆。为抢生源,这些机构以各种方式组织、招募中小学生参加举办的各种夏令营、冬令营、少年游、国际游,开展各种春游、秋游、游学、旅游以及趣味性、区域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各个中小学校门前,每天给接送孩子的家长发放DM宣传单的、递送印制有培训学校和机构资料的手提袋宣传资料的机构人员几乎包围了整个学校大门。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积极给孩子报名,在孩子和孩子、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互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投入大量资金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名,寄希望于通过这些校外培训学校和教育咨询等机构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些校外培训学校和教育咨询等机构其宣传力度之大、各种学习活动项目之多,大有压倒一切公立学校的态势。
3、资源差异:
校外培训学校和教育咨询机构在招募和组织学生时,由于旅游公司或旅行社在交通、旅行、参观、游览线路以及社会关系、熟悉程度等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不得不以加盟、合作或委托第三方旅游公司或旅行社进行参与或代理。一些公立学校也只能组织较小规模、时间短,路程近的春秋游、军训等游学。
鉴于国家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对公立学校开展研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前只以国、内外旅游为主要产品的旅游公司或旅行社,纷纷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或将研学旅行纳入其中,或改头换面另外成立可以组织学生研学旅行的某某教育公司和机构,不仅和各个校外培训和教育机构加强合作,集合资源,还逐步深入公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挂钩“推销”自己的研学旅行产品。
4、目的不同:
目前校外培训学校和教育咨询机构以及旅游公司或旅行社等也以“研学”为名开展的“研学旅行”和公立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以组织研学、游学、开办夏令营、冬令营、军令营等名目和方式招募学生,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其费用随意制定且价格不菲。
而公立学校组织研学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允许从中获取盈利。因此公立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切关注,况且公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在行程路线和安全保障方面也比较放心,公立学校组织研学倍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和欢迎。
至于孩子们参加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后,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多少收获、效果如何?家长和很多学生心里也还是没有底。
5、学校组织:
成都市共有中小学校1280所,中小学生共计174.5万人,其中小学生94.18万人。仅青羊区就有中小学校50所,小学35所,共有在校学生8万多人,其中公办学校在校学生6.5万多人。(以上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公示和青羊区教育局网站)
今年3月中旬,成都市某实验小学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研究决定在5、6年级开展一次“远程研学旅行”,其目的地是北京。因为北京有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了学生和家长积极报名参加的首选。
没想到听说学校要组织举办这项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就得到了5、6年级近300名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响应。
6天5夜实为4天半(乘坐飞机半天,回程乘坐动车一天)的研学旅行,效果究竟怎么样?收获到底有多少?在实践中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和收获,这不仅是校方需要的,更是家长的期待。
为此我们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研学行程进行了“跟踪”了解,也要求带队老师每天将孩子的行程等拍照发到班级QQ群里。
6、规模和时间:
虽然教育部门发布了指导性意见,并对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提出了四个原则,即: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可真正实行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五、六年级共有近300名学生报名,最后落实共有222名学生参加。公立学校一次性组织200多名小学生参加的这次国内远程研学旅行,这在成都市还是第一个,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也是第一次。
由于学校在交通、参观、行程线路等资源方面的困难以及经验不足等,委托了北京某教育科技公司(实为北京某旅行社有限公司)全程具体负责(包括行程线路、交通工具、学校参观、景点游览、安全食宿等)。
4天半的时间要行走完11个研学目标地,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航天博物馆3个外,颐和园、长城、故宫、天安门、景山公园、圆明园、世纪坛、军事博物馆等8个目标地都是旅游景点。
研学旅行中的问题
1、点多面广:
4天半的时间要走完11个目标地,时间紧、孩子小、人数多,整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的紧迫可想而知。
孩子在这么大的体力消耗中能不能挺下来?这是每位家长每天都在担心的问题之一。
2、安全保障:
222个学生分别组成6个研学营,5年级共5个营,6年级1个营。每个营分配有2—3个老师带队主要负责全程的学生安全。
3、游览交通:
由于被委托公司在北京有各方面的资源,学校方一切研学行动都由被委托的公司“指挥”,公立学校研学旅行没有了“主动权”,很容易被委托的公司或机构“牵着鼻子走”。
4、感悟收获:
这个比较起来难以评价。4天半的时间要游走11个单位和景点,这么短的时间里每个孩子收获到底有多大?能学到什么?这是研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重点。
我们对这次公立学校部分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和家长以及2017年、2018年部分参加校外培训学校和教育咨询机构组织游学旅行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咨询了解和交流。
去北京研学感觉怎么样?可以说,90%以上学生的回答可以用“好玩!”、“很累!”4个字来概括。
当然也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说:看了升国旗,到了故宫·······,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等。也有具体一些的:参观了航天博物馆,看到我国航空技术太厉害了。
“研学”简要说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学习什么?研学和游学及旅游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不能名为“研学”实际上仍然是“旅游”。
5、研学费用:
每位学生所交费用是4100元(去乘飞机回坐动车均是学生价)。这个旅游公司一直未公开收费标准和明细。
研学旅行的思考和建议
1、制定培训学习、要求和标准:
“研学”在很多中小学生心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清楚研学的真正含义。“旅行”和“旅游”在很多小学生心里感觉“都一样”。大多数学校和校外机构只是给家长做短暂的“研学旅行”宣讲,也只知表象。对于小学生和家长来说一次简要的讲述,却没有也不能深刻、透彻的领会和领悟“研学”的实质内容和意义。
因此,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校外培训学校和社会教育咨询机构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好“学前功课”,让学生“有备”而行。
市、县、区教育局在贯彻领会“指导意见”的重要精神下,应该制定指导性的、具体的研学培训和学习要求以及标准,建立监督考核办法,公立学校不能一哄而上,组织学生仓促出行。
2、剥离旅游公司,体现“研学”公益性:
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尽快设立公立学校研学旅行的组织或机构,建立一整套研学旅行机制,招聘有一定经验、熟知行程程序、路线、交通和高等学府的经纪人或领队,尽快剥离营利性和功利性的旅游公司或旅行社参与,真正体现公益性原则。
目前大部分校外培训或教育咨询机构,在向家长和学生提供的研学旅行资料和介绍他们的研学旅行产品中我们了解到,它们都是同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合作开展研学旅行,一般是达到30名学生才能组成一个旅行团队。如果一个校外培训或教育咨询机构只招收了10名学生,另外的校外机构也同样没有招够30名学生,这家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就把几个校外机构的学生组合起来,达到30人以上合成一个团队,其模式完全跟旅游公司开展的旅游一样。我们在看见的北京、杭州、上海行程线路的研学旅行资料上,也只是加了几页“研学日志”和有“总结”、“评价”等文字,其它的仍然和旅游公司的旅游资料内容一样,这样的研学是否真正做到了研究学习、讨论总结,学生究竟有多大收获和效果,怎么进行检验等并没有监督和考核的标准,因此要建立监督和考核评价办法及标准,制止借研学旅行之名,行旅游之实。
凡是有营利性和功利性的旅游公司或旅行社参与或代理的研学旅行,都是要赚钱的,没有盈利他们是绝不会参与或代理的。
3、费用公开透明、家长明白消费:
无论是委托旅游公司或旅行社参与还是教育部门自己设立研学机构并组织研学旅行,都应公开费用项目明细,让家长和学生缴费明白清楚,让家长和学生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虽然教育部门规定和强调自愿,可是还是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在研学旅行的影响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下,又熬不过孩子的“吵”和“闹”不得不借钱或“勒紧”裤腰带给孩子报名参加。
4、防止点多、面广、走马观花:
合理安排研学旅行的行程和目标地,防止点多、面广、走马观花。
近年来,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看到研学旅行的逐渐火热和广阔的研学旅行前景并且有利可图,或成立下属教育组织机构,或扩大经营范围,还有的改头换面另外成立合乎研学旅行的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和招募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可是在其研学旅行中,无论是参观学校、浏览景点沿用的仍然是旅游公司的旅游线路和行程。由于时间紧,需要参观、游览的项目多,带队老师不得不带领学生快速解说、匆忙行走。
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高等学府,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观的组织和个人每天都多达数千、上万人,单是浏览这两个高等学府的所有校园历史建筑、景观、人物塑像以及具有学术型和代表性的场、馆等,最少都需要一、两天时间。要在半天时间里全面了解这两个高等学府是不可能的,学习就更谈不上了。
由于教育部门的要求和“研学”的“唱响”,只不过有些组织在内容里加了些“研学”的文字元素,比如在宣传和行程资料中有的曾加了几页“研学日志”,有的加几个“总结”和“评价”文字,其它行程程序和参观,浏览的项目和“旅游”几乎相同。虽然孩子们亲临其境有直观的感觉,但是没有高等学府优秀学子以及教授的亲为亲历的学习和激励以及博古论今等演讲,走马观花很可能就是过目就忘,无法真正记住,更谈不上收获和领悟了。
5、挑选重点,科学性参观学习:
研学不能局限于口头和形式,每个时期都应该结合国情(远程研学)、市情、县情(近程)等挑重点开展。参观、浏览的点不能多,面防止广,点太多面太广,面面俱到只能走马观花,孩子只能看“热闹”玩“痛快”,这只能符合学生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里特点”。
走出去“研学旅行”,尤其是家长和学生首选的是最高学府清华和北大才同意和支持孩子参加研学活动。每个家长都是万叮咛、千吩咐,通过到清华北大参观学习就是让孩子有一个信念,现在好好学习,争取考上清华北大。
因此,研学的重点还是应该在参观高等学府。怎样参观?参观多长时间?学校方应该有一定的经验和专长。虽然国家级重要旅游景点还是要有,但是不能过多,挑选几个有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景点或单位,不应在旅游景点上多花时间。
很多家长说,如果研学行程中在旅游景点上占了绝大部分和时间,还不如家长暑假或寒假期间自己带孩子参团或自由旅行,旅游团队的领队也都有讲解员。另外家长还可以聘请讲解员慢慢讲解,不懂的地方可以有时间让讲解员诠释、解读,让孩子和大人都细细听、慢慢品味,加深印象,这样的旅游比研学旅行的效果和收获要大许多。
清华和北大校园都很大,历史建筑和花园式名胜、古文古迹,学术名人泰斗、教授,图书馆、博物馆等历史性场馆、学术馆等很多,挑选一位考上北大或清华的有影响力的学姐、学哥聆听一场励志报告会等,至少应该安排两天时间。其他时间可以科学的安排。在这次学校的研学行程中很有必要参观学习的有代表性的“国子监”因特殊原因被旅游公司方取消了。
6、落实费用政策,减轻家庭负担:
这次由北京某教育集团公司(实为旅行社)代理的222名小学生北京一地研学旅行,所有费用直接由该公司收取,每位学生4100元,如果不是学生价,可能每位学生的费用都超过5000元之多。该公司并没有公开具体价格明细,有学生的家长认为费用过高。
教育部门提出:政府支持一点、家庭支付一点、服务和接待单位减免一点的意见,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考虑部分家庭的费用承担,制定统一的财力支持额度,让愿意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和学生也能高兴地报名参加。
除了家庭支付一点外,服务和接待单位减免一点,具体怎么减,减多少,在研究制定研学旅行时,教育部门、学校或被委托单位或机构,应该提前同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的相关部门考察、联系和协商减免费用额度。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支持和减免费用的相关政策,为孩子和家庭着想,尽量减少学生和家庭的费用负担。
7、加强安全、保障第一:
研学旅行、尤其是远程旅行,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全程安全是研学旅行的关注点。小学生天性就是爱玩、爱动,尤其是能和同学们一起集体参加研学旅行是非常高兴地。可小学生不好管理,有时不听话,在行走过程中不免左顾右盼,对新鲜事物或旅行景点驻足停留,很有可能掉队或擅自离开队伍;小学生住宾馆夜里踢被,躲在被窝里看手机老师无法监顾制止等情况多有发生。这些情况就给研学旅行带来管理上的困难,稍有不慎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因此,带队老师的安全责任重大。
考察第三方代理机构是学校委托代理机构的重要环节。如果学校将研学旅行交给第三方代理机构,必须考察第三方代理机构的合法资质和一切合法手续,是否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是否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规则和制度以及安全措施及行程经验。必要时(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超过30人以上)学校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老师参加带队监督,以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安全行程的整个过程。
研学旅行前带队老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责任培训和素质训练,有临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比如限制小学生带手机,因为小学生没有看手机的自控能力,夜里不方便或不容易查到孩子躲在被窝里看手机,因此建议小学生不要带手机参加研学旅行。
孩子在研学旅行中怎么和家长联系?学生要给家长报平安或家长临时需要了解孩子的行进情况怎么办?第一,带队老师可以建立家长联系群(QQ群或微信群),每天及时将学生的各种情况或拍照在群里发布,让家长放心。第二,给学生拍照或拍摄,发到群里让家长下载或保留留作纪念。第三,如果带手机,只允许学生带只有电话和短信功能的电话手表,避免学生因贪玩上网等而耽误和影响研学行程。
8、利用假期研学旅行:
远程研学旅行时间较长,一般都需要5--6天以上,出国研学旅行也都在10天以上,因此尽量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开展远程研学旅行,既不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学习,也可以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期间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这样的研学旅行,学生的收获和效果要大得多。
综上,研学旅行的原则之一是公益性的,要有科学的规划、详实具体的计划,通过远程旅行和游览参观,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研学品质,有收获、感悟、感想和感受,学生经过几天的研学旅行,学有成效。通过研学旅行真正立德树人,努力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资料: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2-18]
2、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10月公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3.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016-12-22]
4、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7日
5、青羊区教育局2018年公布的教育概况
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
全国开拓老年事业先进个人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特邀嘉宾
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家委会秘书长
裴 润 庭
电话:15308031671
2019年5月4日
注解: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