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4|评论: 0

[散文随笔] 我的“宏观就近学习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宏观就近学习法,以文史哲与艺术为两大核心。
  我认为,学问与人生学问的核心,在于文史哲,像数学,物理这些专业的技能,毕竟是“专业”的,人生的学问,和专业的学问,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有了人生的学问,宏观了,达观了,专业的技能学起来,十分方便,而文史哲,也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所谓,人文主义。
  而奥妙的是,文史哲,恰恰可以使用我的“宏观就近学习法”,其实,天地万物,一草一木,用心去看,皆能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也正是“宏观”,“就近”的灵魂所在,与其最为配套的是哲学,然而我们可以粗读哲学,借其灵感,从而为我们的精神世界,使得丰满,学习文史哲的奥妙就在于结合现实,当下,社会,自然,来一个宏观,就近。
  比如一家人在晚饭的时候谈论新闻,进一步其实就是学问,这种学问,文化,非常可以信手掂来,稍微一加仔细,就完全可以兼容到自己去搜索学术书籍的兴趣方面,这就是沙龙的力量,圆桌的力量,也就是,培养文化“语境”的力量,好比学外语,进步莫过于交谈,文化也是如此,其实,我们可以完全越过12年教育,16年教育,使得“大学精神”尽早在童年,少年,实现。
  12年教育,是以知识的构建作为阶梯的,但其实,一个小学5年级,或者初中2年级人的见识能力,完全早已超出书本的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毕竟只是材料,而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对于文化能力的掌握,而12年的教育,最终以考上大学,作为最后的步骤,殊不知,这样对于教育,人才,都会形成无限的浪费,我认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将四年的大学精神,自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便可以随时灌溉,滋养。
  而且12年的教育问题出在,明明一个知识点,大家领略,掌握都可以,然而却要进行理科都像数学题(物理,化学,哪个不是变成了数学题?)而文科都要死记硬背,实在是对于心智,教育的初衷的偏离,所以我认为,最好的事情莫过于,怎样真正的将教材编活,编人文,编通达,编当下,编充实。
  我的宏观就近学习法,可以借互联网的搜索优势,比如推荐看高晓松,梁文道,陈丹青,《锵锵三人行》,老梁... ...从社会的眼光入手,一下子站到文化的最高姿态中,以哲学为灵感,以历史为借鉴,以文学为滋养,在人生早期,早早地在外部培养文化聊天语境,在内部构件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化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12年教育没办法,为了老师方便疲倦,主观题只能改成客观题,而数学也好,物理化学,也好,其实对于一个公式,概念的掌握即可,这当然最好是主观的衡量,现在都是客观题,这就意味着哪个孩子逻辑能力强,逻辑思维反映灵敏,那么就可以称为明星,这样的话,教出来的孩子都是逻辑能力强的幸运儿,考上了大学,与文化,其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所以,既需要编教材的人,将教材有机的整改,又需要有慧眼,哪里可以合并,哪里可以删除,将四年的大学精神,完全可以有机地结合到基础教育中。使得数学中有语文,语文中有外语,外语中有当下。
  当然,教育毕竟是自己的事情,人一生来看,教育有两条线,一条是学校教育,一条是自我教育。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学校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还是为了多回到自我教育上来。
  而自我教育的本质,我认为就可以采取“宏观,就近学习法”,人到小学高年级,就完全可以去找自己的文化语境,文化聊天圆桌,从而“以文化的高姿态立于自己”,切记,文化的捷径奥妙就在于:对于文化保持高姿态,即,我就是一个很厉害的文化人。二,聊文化。
  文史哲,毕竟是教育,所以我主张,不要变成了一个浪漫的文艺家,而是着重“学问”,“学术”,要知道,粗度的力量是很大的,还有跳读,文史哲的最大好处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我主张,轻松地多度几遍,不想读就不读。
  哲学,借其灵感就可以,历史,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历史无非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近,或远,文学,营养一下自己,跳读一下即可,以后你自然有了兴趣,当然,一切都需要转到学术上来,而非作家。
  因为毕竟是教育,所以我不免功利主义,学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生僻的名词不知道,这些没关系的,你可以找容易的书先来读,比如梁簌溟的书,别人一听,哎呀,学问真大啊,大学生一定也看不懂,非也,我恰恰认为,小学生也可以看得懂。
  所以需要训练,培养,掠过自己不懂得名词,宏观就近学习法,生活中什么最宏观?新闻时事,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你可以将他们谈论,在网上搜索资料,比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大家都看过,那么你可以买一本射雕,看书的时候,你可以以编剧的姿态来看,《阿甘正传》大家都看过,那么你买一本阿甘,以编剧的姿态去读。喜欢玩游戏的,可以看看游戏机发展史,渐渐的,你就不想玩游戏了。
  宏观就近学习法,心理学,社会学,就在我们周围,都可以跳读,形成自己的拿来主义,医学,数学,专业的,就暂时不要看了。先培养起自己的文化家园,再去物色一样专业,以谋生计。
  最后我将培养出大批的文科人才,但是文科适用啊,律师,医生,记者,公务员,老师,等等,而数学,物理学,只适合于多么小部分的人研究啊,12年的教育,浪费就在于此,现在我们应该着重于人生两条线中的另一条线的本质的教育,来早点领会一下,什么究竟是文化,什么究竟是教育。
  而非总是另一条线的被教育,那样的话,你就是一个背了12年沉重的书包,然后在高考落幕中,失败地走向失败的人生... ...
  切记,文化需要高姿态,你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文化人。(要内部厉害,不要告诉别人,我有多厉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