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17|评论: 0

[信息动态] 【要闻】马识途送诗点赞“致公”(华西都市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识途送诗点赞“致公”:

“看似平淡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019-06-21 04:07:4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马老出席老友新书发布仪式,并送上自己书写的对联以示祝贺。

6月20日上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致文存》新书首发式在川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举行,105岁高龄的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96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王火,86岁的剧作家、川剧作家徐棻等资深文学界人士,和多位四川文艺评论家、出版人相聚一堂,发言讲述各自对90岁李致其人其文的感受、评析。

身为李致多年至交好友,马识途亲自到场,并发言分享他眼中的李致。马老高度肯定了李致对巴金的记述,他认为,李致所写的巴金,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认为,谁要研究巴金,李致的书写是不可绕过的。”

马老说:“李致同志的文存出版,老朽如我,是一定要亲自到场祝贺的。几天以前给好友王火同志写了两句话:好书何妨百遍读,至友不可一日忘。王火是我的至友,致公也是一样的。我跟致公不仅在解放以前是同在革命战壕的战友,解放以后又一起工作,而且是前后同样的一个岗位,互相传承下来。《李致文存》这样的文集出版,我怎能够不来。”

《李致文存》6大卷,马老说他现在眼睛看不清,无法阅读。但是文学卷里许多的文章他此前凡能找得到的,全都读了。“这些文章平实清淡还有幽默、有情趣。虽写的是凡人小事,实际上每个题目都可以读出大的理论和思想,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以前我读了他的文章后,曾想书写一副对联送给他,但是当时没有写成。今天我写成了,就拿来了。今天特别送来,送给致公,就是把王安石的诗句稍微改了一下:看似平淡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李致文存》里专门写巴金的一卷,马老认为,“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在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比李致对巴金这么清澈的认识了。所以研究巴金一定要读李致文存里的巴金卷。”对于文存里写的川剧历史,马老说,“我想如果要编写川剧史,离不开李致这一卷的执笔。其他也都很有价值,不必我多说。”

《李致文存》出版之前,关于取名曾经来找马老商量过。马老回忆说,李致“坚持要叫文存,说自己的作品不够资格当文集。我想他也许真正地改成文存,是有重大意识的。这是他个人的谦虚,或许是不是也在进行一种反讽。现在很多人筹办出版的文集、史集,可以说铺天盖地。其实不少文集才是真正不够资格写成文存的,很多东西是不值得存在的东西。那些作品的归宿或许是造纸厂。李致的文存,我觉得是真正值得存在的文存。”在讲话最后,马老借用顾炎武的诗句结尾,“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苍龙者,巴金也,老树者,致公也。”

96岁作家王火去年中风,现在还未彻底痊愈,罕出家门,但他还是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川大出席了此次活动。他说:“李致曾经是我工作上的领导,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我今天一定要来,要为《李致文存》的出版助阵。而且我也很想念马老,想见见马老。”川剧作家徐棻、剧评家廖全京等人也都盛赞李致亲和、真诚的人格魅力。

作为本次活动主角,李致在答谢词中,讲述了自己受鲁迅,巴金作品影响爱上写作,并在巴金、马识途等人鼓励下,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感谢了出版社、到场亲朋好友,“特别是105岁的马老,王老、廖老等光临,我既十分感动,又二十分的不安。朋友们辛苦了,我向大家鞠躬致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刘可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