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确实要被逼疯啦http://n.sinaimg.cn/finance/crawl/575/w407h168/20190628/a32d-hyzpvir9881193.jpg “但一说到干湿垃圾,不少人就眼前一黑了,比如前面考题里提到的垃圾,最终的分类结果简直令人迷惑。   不过,要是真说透了倒也不难理解,湿垃圾就是易腐垃圾,干垃圾就是除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   鸡骨头、小龙虾壳这种狠狠心能咬碎的厨余垃圾,属于湿垃圾;猪骨头和螃蟹壳这种硬度大,会损坏湿垃圾处理器,且发酵速度与湿垃圾不同的,就是干垃圾。   尿不湿、姨妈巾、擦过鼻涕的纸巾、猫咪尿过的猫砂、被干皮榨干的补水面膜……看似湿答答,但都不易腐烂,所以甭管多湿都是干垃圾。” 不过  “分类虽难,但不做不行了   尽管垃圾分类能把人逼疯,但还是必须得做。原因没别的,就是不做不行了。   据官方测算,上海目前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超过1公斤,每天垃圾产生总量超过2.6万吨。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压缩粉碎处理,每15天上海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能堆出一栋421米高的金茂大厦。   这已经逼近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的极限。   而上海并非是特例。2018年,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三分之二城市都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   城里没地方放,垃圾就被拉到了村里,于是,垃圾处理又出现了新问题——城市垃圾包围农村。   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越来越多的问题让农村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形势严峻,确实应该严格分类处理啦。看看日本人:  ”在日本,垃圾分类的标准由自治体自己决定,由于标准不同,有些地方的垃圾分类数量已经达到20种以上。德岛县的上胜町是数量上的赢家,他们把垃圾分到了13类45种。要知道上海只分了4类就已经让大家挠破了头……   至于往哪里扔、怎么扔、什么时间扔,日本也全都有明文规定。比如塑料瓶,扔之前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喝光之后,去掉瓶盖,撕掉标签   2、简单水洗   3、踩扁瓶子   4、分类放入收纳袋  在日本,扔垃圾时间更是严格,不同种类仅在特定日期才会有垃圾车来收,所以他们不仅要面对“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更要时刻牢记“明天该扔什么了”这个重要问题。  可燃垃圾 :周三、周六收;不可燃垃圾:每月第1和第3个周四早上8点前收;资源性垃圾:每月第2和第4个周四收。   如果当天忘了扔怎么办?那不好意思了,暂且先收着吧,存上几天等待下一次垃圾车的到来。因此日本人家里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储物柜放垃圾,要倒掉的剩饭剩菜也不得不放进冰箱,等专门的垃圾车来收才能扔出去。   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无法完全复制别人的经验。但可知的是,日本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成果显著。“ 我收回前面的投票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