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有祥,生于1965年12月28日,出生在原(四川省)现重庆市永川区(原永川县)松溉镇旗山村六组的一个贫苦家庭。
1970年进朱沱川剧团学习川剧,拜周通老师为师学习武功戏,演出过,土行孙招亲,闹龙宫,盗官袍,三打白骨精,三打姚三春,三请樊梨花,盗银瓶,石迁偷鸡,栏马,三叉口,武松怒西门庆,等等。
后又从师川剧名家薛艳秋的弟子陈亚平老师学习文戏,唐伯虎点秋香,泪洒相思地,煮海记,清明案,御河桥,活捉三郎,晋阳楼,归正楼等等众多剧目。
变脸是演归正楼剧目所须,才学变脸至今,现在全国各地演出川剧变脸,后又拜师上海群派艺术创始人曹群来老师学习六头,八头变脸,贵州省唯一的一位多头变脸表演者,节目高端大气。近50年技艺打磨,已小有所成,也已成就名气,受到了众多观众的一致赞可和喜爱。
历史渊源与保护情况: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