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经济的都知道,我们的货币政策总是稳健的,我们的经济形势总是有经济下行压力、稳中向好的。 人民银行官网8月9日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及货币政策、贷款增速、人民币汇率、接管包商银行等诸多方面。关于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央行称,一是保持定力, 有效应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二是精准发力,着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是继续深化利率市场改革,完善人民币汇形成机制。 四是坚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报告》的关键,鄙人认为是: 1、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2、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半年近半交易日升值; 3、金融风险处置:包商银行业务正常,将推动市场化改革重组。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用22个字来总结—“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 与上季度报告相比,央行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不搞“大水漫灌”,并多次强调“保持定力”。可见未来货币政策将围绕稳健的总基调,根据经济的动态变化灵活调适,通过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机构性调整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度调控。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下我对这个《报告》的理解: 一方面,从宏观整体政策调控角度来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变化。 近年来,我国GDP与CPI均有涨幅,预示着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物价稳定、宏观杠杆率基本运行良好。但是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疲弱、贸易摩擦以及局部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和内部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经济仍存下行压力。与一季度报告相比,央行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不搞“大水漫灌”,并多次强调“保持定力”。可见未来货币政策将围绕稳健的总基调,根据经济的动态变化灵活调适,通过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机构性调整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度调控。 另一方面,从服务微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仍是三项首要任务保持不变。 《报告》指出,要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并强调通过机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和精准发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这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继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总需求不足及部分结构性因素导致低通胀盛行,并可能压低未来通胀预期。在这一背景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应对的利率空间有限。显然央行明确也不愿再寻求通过“大水漫灌”来实现稳增长,因为目前经济形势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剧烈的经济波动,因此进行结构性改革未来的调控重点。这就代表我们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由增量向存量的转型。 《报告》指出,一是在宏观层面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增厚市场应对冲击的流动性缓冲垫;二是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提供支持,通过MLF, SLF, 定将降准、提供同业存单增信等方式,支持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央行同时要求市场理性看待同业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要警惕同业过度扩张,要增强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的能力。这就是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所以,利率破7不要慌,不要信那些所谓的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