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都不能尽兴,猪生还有森么奔头。
这个没有猪性的技术提供者京东宣称,这套系统养殖人工成本减少 30%-50% 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 8%-10%,并且出栏时间平均缩短 5-8 天。如果全中国所有猪场都用上这套系统,每年可降低 500 亿元的成本。
实际情况要听用户感受,精气神养殖场使用了京东的AI解决方案后估算了一番:预期平均每头猪增加了92.5元的成本,效果是每头猪在饲料上可以节约30元-60元,人力成本减少8元,提高存活率能够节约15元,精准控制体重能够节约5元-8元,合计节约91元左右,两!者!基!本!打!平!
这边,另一个互联网大巨头阿里则先一步跑到了四川的猪场。
去年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开发ET大脑实现AI养猪。项目总投入“达数亿元”,也有一套自己的猪脸识别:
“如果一只猪长卧不起,那ET大脑就会判断它是怀孕还是病了,提醒人工及时介入,如果只是猪想偷懒,饲养员就会让它多走走,以免影响料肉比。”
原阿里云总裁表示:“未来,我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 200 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200 斤的猪。”当只猪连偷懒都不成,这只猪可以说是真的很绝望了。
不过,巨头们认为这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养殖效果倍加。据称在前期理论阶段,阿里这个项目提升了母猪年生产能力3头,猪仔的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巨头们在猪场里围绕着意义难辨的“猪脸识别”技术大打出手时,网易已经在养猪场混了好几个年头了。
在浙江湖州的网易养猪场里,猪享受着“人性化养殖”,这里的黑猪睡公寓、蹲马桶、喝深层地下水,有专门的歌单听音乐,所吃的液态猪粮说是人也能直接食用。
不过丁磊不搞猪脸识别,他说,“网易猪粪便处理后的水我都可以喝下去。”网易试图解决养猪场的环保痛点——粪便处理。
网易的黑猪肉,3份装(350克*3)105块钱,一斤50块钱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