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一残疾人说,我要娶漂亮老婆,我要比正常人过得好……他做到了!
吕桂全靠双手支撑身体行走
他用双手,撑起了身子;他靠打拼,拼出了完美的家庭。
他叫吕桂全,两路乡新庙子村人,肢体一级残疾。“我要过比正常人还要完美的生活,我要结婚生子!”吕桂全从小就立下了这种豪情壮志。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凭着双手和智慧,走出了令常人不可想象的坦途,结了婚,生了子,还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了大学生。
2019年4月,吕桂全家庭还被评为蓬安县“最美家庭”。
吕桂全生于1963年,属兔。他两岁时发高烧,落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双脚无法行走。“就在地上爬呀,小时衣服裤子被磨得稀脏,下肢时常流脓灌水,一到冬天就红肿发炎,钻心地疼。”吕桂全回忆起小时候事情,心里很是难过,“父母都觉得我是家里的累赘,特别是父亲,经常拿我出气,许多时候对我像踢皮球一样。
吕桂全在地上爬着走,直到五六岁,“我想我不能再在地上爬行了,我试着用手掌撑在地上,支撑起身体来走路。”
吕桂全刚开始练习用手走路,未用木块,手掌直接着地,经常将手划伤。“我后来想了办法,用两木块着地,一是增加了受力面积,二是手掌不直接着地,手不沾泥土了,手就干净了,一身衣服也不像从前那样脏了。”这让吕桂全不再那么自卑了,“以前,在路边爬行,人们看我,就像看怪物一样,我就低下头,让别人先行走远了,再走。
那时,在吕桂全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意愿——“总有一天,我吕桂全会超越你们这些正常人,让你们叹服。”
吕桂全自小就很自立自强,不想让人觉得是个累赘,就很积极地干活。每天放牛为家里挣工分,搬烟叉子、看鸡鸭子、家中宰猪草、煮猪食的活儿也全包揽了,“我不想乞求人们的同情,只要是能干的活,我全努力干。”
12岁时,吕桂全就有了学门手艺的想法。见父亲在家编一些农家常用的工具,比如背篼、米筛、箢篼、筲箕等,吕桂全就偷偷摸摸去到竹林里砍下竹子,学着划篾条,学着编这些些常用的工具。吕桂全很聪明,一看就会,而且编啥像啥。村里有人请了篾匠来打竹席子之类的,吕桂全总会想方设法过去看稀奇,看篾匠师傅是怎么划的各种篾条,怎么入手编制,结束时又怎么收尾。
“我看了,记在心里,回去就操作实践。”慢慢地,吕桂全就成了篾匠,不到几年功夫,吕桂全的篾匠手艺就远近闻名了。谁家要编个背篼,打床席子,总会想到那个用手走路的吕桂全。
但这篾匠手艺,吕桂全只干了十年。不干了是因为,这活儿不体面。
七八十年代,农村路全是田埂,天晴还好,若遇到下雨,路上全里稀泥,吕桂全一只手拿一个凳子当脚,在雨后泥泞的路上行走,十分艰难。“一身衣服糊得稀脏这还是小事,还经常摔跤,有次摔到悬崖下去,差点将命都搭上了。”吕桂全回忆说,“我寻思着改行,想学裁缝,在乡下找了很多师傅,但没有一个愿意收我为当徒弟,为啥呢,我一个残疾人,没法给师傅家干农活呀。”
有一天,吕桂全突然听到收音机里在播放成都有所军地两用人才学校在办缝纫学员培训班的消息,这让吕桂全惊喜若狂。吕桂全立即带上衣服,从蓬安赶客车到南充,再乘客车到了成都。
到成都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吕桂全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他在成都转了一天,也没找到学校。“我就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住下,因为累了一天,一觉就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多,赶紧起床,来到一大姐的烟摊,购了一包重庆牌香烟(0.48元)。当时,一般国家公务员才抽重庆、红梅烟,我下乡做篾活,农户家一般都给我一盒川叶或春耕(0.14元、0.16元),之所以购盒好烟,是想出门蹦面子嘛!我问卖烟的大姐,知道有一部队在办缝纫培训班吗?大姐见我是一残疾人,马上帮我喊来人力车,才1.50元就将我送到了学校了。”
到了学校,吕桂全却遇到了麻烦,因他没文化,校长坚决不收,“班主任老师看见我人聪明,就向校长求情,让我先做旁听生,一周后再决定去留。”
吕桂全购好饭票,就在学校住下了。“那是夏天,我一身衣服也脏了,就用手推着装有脏衣服的洗脸盆去到洗衣房,很多师姐们在那里洗完衣服,几个师姐见我是残疾人,马上帮我洗衣服。”吕桂全回忆起当年在学校的情景,很是感动,“当时全校有400学员,只有16个男生,师姐们见我是残疾人,对我特别好,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每次将我换洗的衣服洗好晾干后折好放到我寝室,还帮我打饭。特别让我一生难忘的有三位师姐,卢州的聂小琴、梁平的陈兰和蓬安利溪的李君(这位师姐十多年前还联系过,李君师姐与培训班老师结婚,安家在成都)。”
当旁听生那几天,全靠几位师姐课后辅导,才让吕桂全成为了一名正式学员,吕桂全学习也很用功,几个月后,顺利结业。“毕业时,学校见我是是残疾人,学习裁剪技术又十分认真,毕业时学校将学费全退给了我,虽然只有一百多元,但我仍然感动得热泪盈眶。”吕桂全对三位师姐很是思念,“不知能否联系上她们。”
吕桂全学艺归来,开始并不敢在两路附近开店,他怕手艺不精,砸了饭碗。于是就去龙云开店,打了一年衣服,1987年才回到老家两路口,在石板店租了村长家一间店铺开起了缝纫店。
吕桂全在石板店开店打衣服,一干又是十年。在这里,他的心上人出现了。
“开店第5年的一天,我与来店里缝衣服的的邹文苹认识了,她很漂亮,后来就经常看到她赶场路过我店门口,我了解到她单身,而且还上过学呢,于是我对她展开了追求。”吕桂全那时对自己很是自信,“我一定要将她追到手,我向文苹承诺,我有双手,我有技术,人虽有残疾,但我头脑灵光,你嫁给我,我有能力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吕桂全真诚朴实的话语,赢得了邹文苹的芳心,他们悄悄恋爱了!
恋爱一年后,他们准备结婚。“但消息传到她娘家,她家人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说我是个残疾人,嫁给我,将来要吃很多苦?”吕桂全说,“1990年8月1日,我和邹文苹准备举行婚礼,婚礼前几天,邹家来人找我要人,我让文苹出去躲了,8月1日那天,我们在老家新庙子村办了20多桌席,宴请亲朋好友,知道邹家要来人阻拦,也给他们摆了两桌嘉宾席。”
就在婚礼那天,邹家果然来了不少人,要把邹文苹逮回去。“抢走新娘子是不可能的,我们吕家是大姓人家,但邹家来势汹汹,掀了两张桌子,后面看见其他人喜笑颜开地为我们祝福,他们气得没吃饭就走了。”
我笑问在旁边干活儿的邹文苹,“嫁给一个残疾人辛苦不?”她微笑着讲,就是干体力活要吃力点。吕桂全马上抢过话说,我每次骑车驮你和东西回家,能有好重嘛?!
原来他们下地干农活,都是吕桂全开三轮车代步的。这对恩爱夫妻,从打结婚那天起,干什么都是一条心。
当年,邹文苹铁了心跟吕桂全结婚,邹家在婚礼上一闹,两家三年不相往来。“虽然邹家开始不接纳我们,但我们小俩口的一举一动他们都是关注着的,看我与文苹婚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觉得我真把家撑起了。1993年,我们又喜得二千金,邹家还来送礼和祝福了的,从此两家人就走到一块了,亲如一家人了。”吕桂全说,“我与文苹结婚后,有时到县医院检查身体,许多残疾人看见我一个残疾人能结婚,而且还娶的正常人,还这么漂亮,他们都十分羡慕,纷纷找我交流。我就鼓励他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残疾人,回去发奋努力、顽强拼搏,干出一个样子来,就能娶上老婆,后来他们很多也结婚了,至今我们都是好朋友。”
香港回归的1997年,农村人外出务工的多了,各地厂家生产了很多服装,有小商贩进货来各乡镇场上销售,不仅价格低,而且样式也新颖,缝纫店已经不挣钱了。吕桂全很清楚这些生意经,见势不对,马上改行。吕桂全与妻子商量后,立即买辆货车请个司机跑起了运输。
“那时,农村建筑很多了,我就跟车帮农户运河沙、鹅卵石、水泥、石灰等,做生意全凭义气和诚信,我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你们黄桷树社区何刚书记就是那时候认识的,他经常赊建筑材料给我,我们至今还是好朋友呢。”吕桂全说,跑运输挣钱,也十分辛苦,当时全是土坯公路,下雨打滑,车陷进去了开不走,我就下去用手挖稀泥,一身糊得全是泥。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有一年冬天,车坏在了长梁,请的师傅去周口找修车师傅来维修,走时将驾驶室门关上了,钥匙也拿走了,门也打不开,那是一个寒冬之夜呀,我爬到货车车箱下面避寒,合衣睡觉,这次遭惨了,一觉醒来,颈项冻僵硬了,半年后才恢复哟!
吕桂全不但能吃苦,还精打细算。为了节省请司机的工资,还让妻子邹文苹去学了开车。“所以现在,我也经常像当年搭便车的人一样称呼妻子——邹老师。”吕桂全笑着说。
当年蓬安盛产柑橘,许多外地人来蓬安运输柑橘,吕桂全见商机来了,于是大量组织老乡编装柑橘的竹筐,“我的竹筐销往全面各地,生意十分火爆,为了赶货,我就给老乡免费提供午餐,知道老乡编竹筐辛苦,我就去街上购猪肉回来与素菜炒几大盆让大伙儿吃,工资从不亏欠老乡分文,许多帮别人编竹筐的老乡都往我这儿跑。”
吕桂全人能干,对人好,搞的板眼也多,见哪样能挣钱就赶紧上,不挣钱就立即放弃。有老乡这样评价吕桂全。
后来,打竹筐不挣钱了,不搞了,开货车跑运输不挣钱了,不跑了。2005年,吕桂全见两个孩子读书住学校了,心想走得脱了,立即就带着妻子去到江苏务工。厂家给他们待遇还算高的,但吕桂全觉得不自由,收入还有点低,于是他租了140平方米的住房开起了麻将馆。“将打麻将的人喊起,将开水烧起,我还可以开机动三轮去拉客,跑一趟能挣个5——10元,平时还煮一桌亲戚朋友的饭。”吕桂全说,只要能吃苦,在外头还是很挣钱的。
江苏的冬天也十分寒冷,但是只要有客人一个电话,他立即开起机动三轮就出去接送。“许多时候,数九寒天,为了拉客,深夜回家,差点没冻僵,冷得牙齿打颤,一回到妻子暖活的被窝,心里就温暖了。
在江苏,这一干又接近十年之久。
“突然身体出毛病了,在外久治不愈,以为是癌症呢!”吕桂全微笑着讲,他与妻子就回到老家,一检查,原来是胃病,现在治疗后基本康复了。
吕桂全回来后,在老家开了两年麻将馆,生意不景气,欠帐也多。政府部门领导对我这个残疾人关怀备至,鼓励我重新找门路,为两路口市场拉动经济,于是我就选择榨植物油这个项目。
吕桂全购回设备,厂家来技术人员,指导他们夫妻学会了榨各种植物油的技术。“挣加工费,有的年老体弱,无体力将油菜籽挑来的老乡,打个电话,我就开机动车上门将菜籽之类运到两路市场,我给他们榨油后再送回去。每逢1、4、7当两路,就有二三十人来这里榨油。”
日子过得很快,吕桂全的榨油房一开就是5年了。在这5年里,他除了每场开机榨油,还会请一位老者吃米粉。
“开榨油房后,有位两路敬老院的单身老人,70多岁,每到当场天,他都会来这里耍,中午没地方吃饭,就给几元钱让他去街上买碗米粉吃,冬天冷,就在这里烤火暖身体。”吕哥讲,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存在的。
吕桂全每逢当场,都会给这位老人几元钱
吕桂全对自己父母也很好。“虽然小时缺爱,但我成年后,学了技术,经济收入也宽裕,给父母的支助比其他兄弟姐妹都多。”吕桂全说,现在两女儿大学毕业都有自己满意的工作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人也上了年纪,也没有这么大干劲了,该放松一下了,蓬安残友互助群有活动,我们夫妻二人有空是不会缺席的,那是一个大家庭,充满了爱,充满了欢乐。
典范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吕桂全、邹文苹先后被评为“最美两路人”“巾帼脱贫之星”和2019年蓬安“最美家庭”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一个一级残疾人用半个世纪的努力拼搏和奋斗得来的,他那十个弯曲变形的手指可以佐证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