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中淬炼
口述 邓政权 整理 肖卫兵 陈显福 韩松林
我叫邓政权,1928年11月15日出生,家住营山县茶盘乡道林村。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父亲常年给人挑力,我在小学读书6年,由于成绩特别好,学杂费全免,但考上初中就没钱读书了。
1944年3月,我坐船到重庆找大哥,当时大哥在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职,没找到他,找到了在重庆的叔父。出门时没衣服穿,就穿了一件远房嫂嫂送的旧旗袍,叔父给我买了一套衣服,我就在他家住下了。
1944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报上看到国民政府要召十万青年远征军抗日的消息,就到重庆大坪去报名。当时我还没满16岁,个头也小,怕报名处不登记,就虚报了年龄。经过严格考试,收兵的见我读过几年书就录取了我。
1944年4月中旬,我和其他应征青年在重庆接受了由美国军事教官教授的军事训练课,训练了一个多月,主要训练队列、钻铁丝网、投手榴弹和拼刺刀等。
1944年5月底,我和其他29名新兵乘飞机从重庆到印度,在印度的一个机场附近住了半个多月,被编入远征军第8军通讯连,当文书。
1944年6月,我随部队参加了松山战役。
松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滇缅公路就从这里通过,所以谁占领了松山,谁就控制了滇缅公路。日军在这里布有重兵,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并把滇缅公路全都炸了。由于拿不下松山,抗日前线的弹药粮草只能靠人力、畜力从保山大后方翻山越岭转运,加上雨季,根本无法保障前线需要。因此,松山成了敌我必争之地。
日军在松山修筑的工事主要分主堡、子堡和侧堡,三大堡相连的是交通壕,全都用钢筋水泥铸成。我军用大炮轰击,不起任何作用,地面进攻多半是送命。
我每天负责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遗体,登记《将士死亡名册》,有时也负责运送伤员。那场战役打得很惨烈,每天都有许多远征军官兵牺牲,遗体背不完,伤员也运不完,《将士死亡名册》登记了一本又一本。
在战场上,开始有一点怕,后来就什么都不怕了。战斗一停,我就巧妙地躲过日军大炮的轰击和机枪的扫射,不知背回了多少牺牲的战友遗体,也不知抬回了多少伤员。
久攻不下,远征军就学八路军在松山下挖曲形地道,怕日军发现,就在晚上不停地挖,并把挖出的泥石用树叶覆盖起来,我也挖了几个晚上的地道。10多天后,我们就把地道挖到了日军工事下面。1944年9月的一天晚上,我军用120箱3吨多重TNT炸药,成“8"字形摆了1500多米长,在工程兵撤离后,把引爆器一按,日军的工事全被摧毁了,炸死日军1200多人,剩下3个受伤的全部自杀。
松山战役胜利后,我和部队不分白天黑夜抢修滇缅公路。公路修通了,看着源源不断的运送抗日物资的车辆,我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
我和部队在松山休整了几天后就奉命回到重庆,在重庆接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集体立功奖。在休整期间,我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57军203师通讯连,当文书,后当司务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和所在部队参与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1949年5月21日,我和部队在陕西凤翔县向解放军部队投诚,被编入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在陕西西安学习了半个月,就随部队进军西北。在兰州大胜国民党军队后,青海、宁夏、新疆的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先后弃城投降。新疆解放后,部队派我到一个乡当乡长,不久又把我调回了部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军把战火烧到了我国家门口。当时我正准备复员回家,但为了保家卫国,我毅然放下行装,经过考试,1950年底随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在志愿军部队里,我当文化教员,也主要是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遗体、运送伤员、登记《将士死亡名册》,有时兼做战友们的思想工作。
朝鲜战争打得非常惨烈,牺牲了很多志愿军将士。每位志愿军将士的衣兜里都装有一绺白布或一张牛皮纸,上面写着籍贯和部队番号,如果牺牲了,就便于登记。但有许多志愿军将士的遗体被美军飞机或大炮炸飞的泥石掩埋,根本找不到,我日常感到对不起这些战友,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登记。
我和部队打到“三八线”,美军及其盟军从两岸登陆把我们包围起来,用飞机和大炮轰炸。我们两三天都没吃的,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只要看见冲上来的美军,我们就立即投入战斗。最后志愿军部队调动了8万多人,对美军及其盟军实行反包围,才把我们解救出来。
仗打得最残酷的还是上甘岭战役,美军调集6万多人、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对不到4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发起了59次进攻,我和所在部队参与了这次战役。我们主要是在坑道里与外面进攻的志愿军部队配合打击敌人,用的武器是手榴弹、手雷、爆破筒和轻重机枪,激战43天,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我先后3次负伤,但都是经过简单包扎后又重返战场,我因此立下战功,受到了部队的嘉奖。
1954年1月,我回国后不久复员,在县交通科工作,几乎年年获奖。虽然在历次运动中受到审查和关押,但我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现在我拿退休金,还享受抗日老兵相关待遇,子女也个个有出息,我很满足,很幸福!
撰稿 韩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