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5月1日,晴。早上,我到县城某超市买东西,难得一见超市里人流如织。我转了一圈,发现有的生鲜卖脱货,似乎没什么想买。还是要买一些,毕竟是过节且要回去。排队挑选、排队划价、排队付款......总之,假日的人气和消费充分体现出来。妻子和女儿于昨日骄阳下回外家。
下午,阳光明媚,我一家仨到了老家。姚师傅等在二楼砖墙上支模,期间使用电起重机吊模板。父母在房子前的地里播玉米。
我和妻子不停走动查看,尤其关注掩埋的涵管,此前下大雨泄洪对护坡和沟渠的不良影响。女儿二学月未考好,显得较沉闷,不觉成为我俩谈论的话题......听工匠们说,需要椽子和管材等,我代为落实或转达。
两个多月前,我家组织多人在茅草坡等地锯了20余棵柏树。据父母多次查看,发现有树木被别人弄走,一直担心着。
父亲打电话请人,准备明天把原来砍的树弄回来。只请到年纪大的人。这可是重体力活。
晚上,哥电话上说:“为避免飘雨进窗子,房檐要凸出一米以上,已向维昌哥作了交代。”并发来房顶设计图。
房顶造型复杂,确实美观,支出将增加不少......我无多大兴趣,默认其做法。
我无情无绪,睡得较早。起夜时,外面寒气袭人,我吃惊地发现祖屋所在地亮着洁白的灯光,年迈的母亲约凌晨四点就起床煮饭,大家还在睡梦中!
我起床后,请的俩人刚吃完饭。父亲和俩人先走。不久,母亲跛着脚也去了。
早饭后,我骑车载着妻子去外婆家。天阴着,一直感觉冷。在伏虎场买了些物资,冬瓜居然卖三元一斤。
临近二舅家,我发现外婆独自在公路上走,大概去幺舅家,我招呼她回。我和妻子帮着收拾,并和外婆说说话。外婆显得黑瘦,总是抱怨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人越来越不中用。外婆很遗憾我俩没能吃点食物,甚至偷偷抹泪水......外婆确实老了!
幺舅家的门开着,却没有人。
我俩算计着时间,忙着回家煮饭。天气燥热,匆匆到家。母亲正准备午饭,我俩帮忙。期间,大货车运来12吨水泥。拟卸完水泥,再用该车拖集中堆放在路边的柏树。
此前,用三轮车拖树,有两棵树直接滑落在地,还没有搬呢。父亲抱怨不已:柏树不该用三轮车拖,应用货车拖。车老板是同一个人——熟人。
十八
我一直挂念着老家的建房事宜。初夏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前些天,母亲电话上说,要农忙后才打二楼的现浇,我有些遗憾。心里清楚:大家都忙,其实也理解。
近期气候变化无常,接连下了三天雨。天气预报晴天也短暂。我心想若能抓紧打现浇多好。
周六早上,我看到哥昨晚发的信息——明天楼顶现浇!我喜出望外。因工作上的事,周末要加班。我早早来到办公室,联系有关人员后确定周日上午办。
打现浇最是忙碌!我回去虽不能分担工程上的劳碌,但可适当减轻母亲煮饭的忙碌,督促现场施工安全,并不时给辛劳的工人们敬烟等。
天气燥热,心情急迫的我带着妻子买好的食材,匆匆踏上回老家的路途。一路上,随处可见浅浅的水田整齐排列着青青的秧苗,一层层地里大片暗黄的油菜和麦子熟了......
在老家的后山半坡,我听到“嗡嗡”的机器轰鸣声,不觉停下车。走到坡边,用手机照相:二楼顶浇筑了一部分混凝土,模板上用于穿电线的白色管线和网格化的钢筋清晰可见,俩人戴着草帽用锄头钩抹或用电振动棒振动混凝土,房屋四周树木繁茂,绿叶发亮......
炙热的阳光下,一片繁忙景象:祖屋前的院坝,多人使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并倒入三轮车,俩人轮流把三轮车推至公路侧,楼顶有人用起重机升降三轮车,有人负责楼顶搬运、振动和推平混凝土......半自动化生产,各种声音交织,我心里欢喜着。
今天打现浇共请了13人,饭菜由我家负责。在简易的厨房小屋,母亲用柴火烧两个锅,烟熏火燎的,烟气不畅。我清洗着锅碗,不断淘菜、切菜和炒菜,忙得满头大汗,眼睛似乎睁不开,感觉有些难受。
有人说,楼上用于升降三轮车的机器没电了。没停电呀,马上检修。暂停搅拌混凝土。父亲和我有些紧张,急忙赶到现场看他人排查。我在心里不停默念:快点修好,不再出故障,要早点完工,明天有雨,有雨!反复几次,终于弄好。
不久,楼顶用于振动混凝土的振动器也不能用了。又是线路问题,试了几次才弄好。
午饭后,大家又开始忙。期间,父亲快乐地油嘴滑舌:“今天,我们家的房子打现浇,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
我家三轮车的内外胎爆裂,维昌哥急忙换胎。我多次走动查看院坝堆放的砂石和楼顶未打现浇的区域,估摸着砂石不够,多次提醒维昌哥......很遗憾电话联系有点迟,现场施工只得暂停。砂石直到我下午六点多返回县城也没运到。今天要摸黑打现浇!气候闷热、难耐,有雨的节奏,我一直敏感并纠结着。
这次,天气预报真准——夜里下起了不小的雨,我被雨声吵醒。听窗外遮雨棚滴滴哒哒的声响,煞是扎心。我只有给母亲打电话询问情况。其实都没什么办法。我焦虑着雨水对刚打现浇的不利影响。下雨持续了几个小时,好漫长的几个小时!
十九
农村大战“红五月”,千百年以来不曾改变的劳作和艰辛!
在五月火红的日子里,农人们忙着抢收、抢种。劳动的主力是长期留守农村的老人们。
一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子女尽孝多空谈,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成了问题;或无力耕作,或
因普通种植不挣钱少种甚至不种,田地荒芜现象愈来愈突出......这是需要全社会直面的客观现实!
近期,我很忙。天气炎热,我趁着周六回一趟老家。
临近老家,听在地里忙活的张英姐说父母在对河山坡做活儿。张家湾的人家大多关门闭户,大家确实忙!
我快步登上二楼房顶:大片灰白的混凝土楼面上耸立着暗红色的铁支架,数根用于穿线的白色塑料管冒出......因打现浇的当天夜里下大雨,我一直担心着并仔细查看。
我不停走动张望,“一览众屋小”,感觉自己与环绕的半山坡并列且距离很近,不自觉流露出欣喜之情。
大片土地已翻耕播种,一部分披绿盖黄,一部分呈褐色;房前的地里,成排的玉米长势喜人,杆粗壮且半人高......
灿烂的阳光下,一切静静的,我感受到自然之美、万物交替和生命的勃发......乃至不可言说!
不久,父母回来了,张英姐的功劳。母亲走路显得吃力,左脚跛得厉害,我有些揪心——近期的忙和累,加重了病情!父母确实累了,我看到他们的疲态。
我忙着清洗和煮饭,母亲用柴火烧锅。期间,闲谈着家常。
炙热的午后,父亲要去耕种。我问父亲:“是收芝麻?还是播芝麻?”答:“是播芝麻。”
我对五谷农事不清,说来羞愧!
母亲多次说:“(白天)啥时候能睡上半天觉啊?!”我有些心酸。母亲确实该好好休息。困倦的母亲不忍我独自清洗,在旁边强打精神说话。我执意让她去午休。
父亲回来了,原来他走到三妈家附近发现没带芝麻。芝麻是秀花姐送的,装芝麻的黑色小袋一直放在桌上。父亲忘了,我也没注意。想来有些可笑,却又笑不出来。
15时许,骄阳满天,母亲去播芝麻,我要回县城,一同离开......
二十
难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过!
从大的方面看,现在的世界很不安宁。从小的方面看,我的心绪近期比较烦乱,于我也属正常现象。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老家二楼顶开始码砖。哥从成都回来了。我趁着周六回去。适逢“六一”节,妻子应邀到女儿就读的学校参加庆祝活动。今年读初一的学生过儿童节,据说以后过不成了,大家很重视。
天气炎热,我到二桥桥头一侧的公路边等车。公路对面在查车,交警中有熟面孔。昨天,我们还一起研究高考的保考工作呢。为了心安,我躲到一边去等。话说,没买车也不低人一等。
坐上车,我被左前排老人们的对话吸引:原来,多年前他俩是好朋友,很久不见;今天偶然在车上相逢,甚是亲切,各自言说着生活和人事变迁......
一老人说:“我打了10多年的工,现在70多岁不打工了。人家也不说不要你,只是把2000多元的工资给你减到1000元左右,自己就不愿干了。”看到须发斑白的老人满脸刚毅,我有些心酸——老有所养呢?!
在老家的后山坡,我看到有人带着草帽在二楼房顶码砖,墙垛初现。
父母和哥均在家。正和着面的哥说:“我们今天中午吃擀面。”哥的厨艺不错,也乐于煮饭。
姚师傅等人在巷道弄檩子。我希望记下他的名字。经当面问,姚师傅叫“姚茂忠”。
登上房顶,我看到堆放了不少暗红的新砖和浅色的沙土,有的现场起吊或拌砂浆,有的码砖,大家边劳动边交谈,我一一敬烟。
我不停查看并询问,尤其关注现在码的砖墙是否承硬梁——我是管安全的,也就敏感安全。在我的坚持下,维昌哥答应落实处理办法。
在祖屋所在地,母亲说:“你幺舅母说上次你们给外婆买的肉放臭了才发现,肉被扔掉。”又说:“你买回来的豆腐干放在你云华嬢家的冰箱也变臭,扔掉了。”
母亲的本意是修房子用钱多,要注意节约。曾多次提醒我们不用买东西。我想到外婆高龄和父母真辛苦,不该节约......
因为忙,因为年老,因为彼此的疏忽......买的个别食材放臭了被扔掉,我真的有些生气,也没顾忌父母的感受。
我仔细查看涵管口,护坡一侧被泄出的洪水冲掉不少泥土和砖,致使护坡出现部分内空和变形,我反复提醒要及时整治。
妻子发来微信,我看到孩子们穿着奇装异服在学校统一组织下依次游走的视频,心里不喜欢,感觉有些东西真的丢了。
当然,我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能自由放松、开心,并留下美好的回忆!
午饭后,阳光灿烂,我骑车近乎独行在去外婆家熟悉的灰白水泥公路上,风行如雷盖过摩托的轰鸣、车与地面的摩擦抖动等音声......不自觉想到生活、工作与写作......对我来说,工作之余是生活,工作之上是写作。
写作是我在这个纷乱世界上的唯一寄托。多少次,我默默告诉自己:坚守独立人格!坚守我的执着!
我想我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