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95|评论: 0

[转载分享] [转载]经典对联,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一出,让人拍案叫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经典对联,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一出,让人拍案叫绝!
胖宝宝妈妈2019-11-07 16:11






我国的对联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根据历史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而此时的对联发展还不成熟,尚处在萌芽阶段。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江西庐陵出土一尊大号的铁十字架,而铁架子上的对联正是孙权赤乌年号,上面写到“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https://p0.ssl.qhimgs4.com/t01b3754afbeda2c59b.jpg大图模式

其实对联文化讲究的是对仗和音律,在对联的发展过程中,又容纳了很多古体诗词和散文词曲等创作的特点,根据格律和字数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在平仄方面要求颇为严格。而真正的好对子,更是在意境上先拔头筹,意境高远,志向博大的对联更容易青史留名。
https://p0.ssl.qhimgs4.com/t014fa19aeac77705f1.jpg大图模式

到了唐宋明清一代,对联的形式千变万化,其中又融入了猜字猜谜等游戏,很多文人墨客通过对联的方式互相插科打诨,彼此套近交情,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这其中也流传很多让人啧啧称奇的小故事,一度传为佳话。
清朝时期的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知名大臣,有关他的对联趣事,不论历史还是野史,都对此津津乐道。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也多次展现了纪晓岚机智的才华。
https://p0.ssl.qhimgs4.com/t01eb23ae49d1102c65.jpg大图模式

话说这一日,纪晓岚陪同乾隆游历江南美景,乾隆来到江南,心情极佳,借此机会想要卖弄一下文学功底,于是就自己出了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但是这个下联却始终对不出来,他看到一旁站立的纪晓岚,于是就问他下联如何应对。纪晓岚早已有了下句,便答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上联的“千”是数字,而纪晓岚用“一”来对,这样没有压过乾隆的气势,又处处体现出塞北的美景,可谓是上乘的佳对了。
https://p0.ssl.qhimgs4.com/t018ce06d80312f448a.jpg大图模式

还有一日纪晓岚与一知府闲谈,那位知府知道纪晓岚的才学,于是就相出一个对联来考验他一下,上联是“鼠无大小皆称老”,知府这则对联有意难为纪晓岚,于是在大厅广众之下发问,如果纪晓岚对不出来,可是很丢脸的一件事。哪知道纪晓岚文思泉涌,瞬间便有了答案,于是他哈哈大笑,说这有何难,他大笔一挥对到“鹦有雌雄都叫哥”。此下联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拍案叫绝,掌声雷动。
https://p0.ssl.qhimgs4.com/t0124dca0dc6ceb0d3f.jpg大图模式

还有一则故事是和“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有关,相传郑板桥在做县令的时候,曾经微服私访,他走到大街之上,忽然看到一户人家十分破败不堪,在门前张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只写了“东西”两个字。
https://p0.ssl.qhimgs4.com/t0100ebec8ca1b47eb6.jpg大图模式

郑板桥是何等的聪明,一下子就知道了其中的深意,于是他派遣手下的兵卒给那户人家送去衣服和食物。手下的官兵很不理解,为什么凭此一副对联,就要对他们家格外的关照呢?郑板桥解释说到:“上联少了一字,下联少了十字,这说明他们家缺衣(一)少食(十)啊,而他的横批只有南北,说明他们家已经没有东西了,如此贫困的人家,理应救困扶危呀!”官兵听到郑板桥这么一分析,不断地称奇。
其实这就是对联文化的魅力,可以让一个人的想法委婉地表达出来,懂得人自然心有灵犀,彼此默契,这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可爱之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