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思念远方的人儿,请在这飘着云彩的山脊上,请在这残壁断垣的羌寨边,在这绵延19公里的盘山公路尽头,播下一季格桑花,创造出一个云朵上的世外桃源。
云朵上的世外桃源——浮云牧场坐落在四川省川西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缘,地处国道317线上的理县,她拥有很美很美的景观线。
云朵上的世外桃源--浮云牧场
深秋的星
7月1日,受浮云牧场老总李云东先生之邀,我们一行4人驾车沿都汶高速公路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进发。
车过映秀,金灿灿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眼前尽显盆地人难见的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转眼之间车过汶川、理县桃坪羌寨,走过桃坪羌寨1公里后车子右转上了一条山间盘山公路,路边的山坡上满是核桃、红脆李、青脆李、萍果、花椒和迟熟的车厘子。沿着盘旋而上的山路,车子渐渐穿行在飘浮在山间的云海之中,海子、寨子、野花、果树都在仙境一样的云彩之中,我们恍如在仙界遨游一样。
19公里的盘山公路,我们用了1个来小时,沿途的美景让汽车也放慢了脚步。时近中午,车前呈现出镶嵌着白蘑菇一样的帐篷和水晶一样的玻璃房,帐篷和玻璃房前是开满野花的草地和挂着果子的核桃树,这就是浮云牧场。
刚一下车,理县的同行、羌族同胞蒲伟先生和老范便迎了上来,一番热情问候以后,领着我们沿着一条洒满阳光,铺着阿坝州特有小石板的小路前行,小路边上是白色栅栏,栅栏里的草地上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几只小羊在悠闲地信步吃草,很有异国情调。不远处有残壁断垣的羌寨和现在还保存完好的羌碉。
在行走中蒲伟先生向我们介绍起了羌文化。他说羌族的“羌”,按弯弯形象的讲法是:由一个“羊”和一个“儿”来组成,因此就是牧羊的人。徐中舒在《羌族史》的序言中指出:“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落。”在《说文·羊部》中的解释是:“‘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这里的解释就是弯弯的本意了),《后汉书·西羌传》里面也有记载:羌族是“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因此羌族最早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历史上羌族人曾经非常强大,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记载表明,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已经是十分活跃了。当时奴隶制的殷王朝经常俘虏羌人去当奴隶,可是在殷王朝中却有羌人的首领作官。在公元前1088年的时候,周武王以周人为主并联合了羌、蜀、卢等部组成军事联盟,推翻了暴虐的殷纣王朝。殷商时,羌人活动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大都在河(黄河)、湟(湟水)、洮(洮水)、岷(岷江上游)一带,而以黄河、湟水、赐支河为中心。
公元前5世纪中叶,羌人在与秦人频繁友好的往来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开发山林,发展生产,河湟地区出现了农业。春秋战国时期,戎分布极广,名称也多,至东周以来,以“羌”泛称的很多戎大量涌进中原地区。公元前4世纪末叶,秦献公时起,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大迁徙,有迁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的,有的则迁往了青藏高原。
公元前206年,汉代封建王朝强盛。汉武帝时,在甘肃走廊设立了河西4郡,此时仍居住在西北的羌人有许多逐渐向内迁徙,附居塞内而与汉族错居,从事农业生产者亦日益增多,私有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地进入了封建制度。此时羌人,有先零、研种、烧当、封羊、勒姐、女若、广汉、武部等部。各部落统治阶级互相掠夺。从汉武帝时起,羌人大量地内附定居,以后逐渐被当地汉族同化。
隋唐以来,岷江上游一带的羌人,处在汉族人民和兴起于雅鲁藏布江域的吐蕃人之间,成为汉族地区和吐蕃联系的纽带,中原的盐、茶、布、生产工具与边区的马匹、药材、皮毛的交易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联系较为密切,这些地区的羌人,从唐朝起就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入籍”,成为唐朝管辖的地区,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定居岷江上游部分地区。岷江上游的羌人,据《四川古代史》载,系秦汉及其以后时期从河湟一带迁来的羌人与当地原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今羌民族。汉代以后,西北部的羌人经过两次较大的迁徙,来到岷江上游地区。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隋唐时期,当时岷江上游已定居着被称为西山诸羌人的羌人部落。隋唐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向东扩展,河湟一带的羌人相继内迁,其中一部分到了岷江上游的茂州一带,这些人逐渐成为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主体民族。说到岷江上游羌人的来历,在羌族人民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远古时候,羌人曾有一次大迁徙,其中一支后来定居于岷江上游。此时,羌人的祖先遇到一支“戈基人”;他们身强力壮,羌人与“戈基人”作战,屡战屡败,准备弃地远迁,幸而在梦中得到神的启示,才用坚硬的白石和木棍作武器,并在颈上系羊毛线作为标志,终于战胜了“戈基人”。此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羌人为报答神恩,奉白石为最高天神,这种习俗相传至今,这段传说,实际说明了羌人历史上迁徙的一段真实历史。这个传说和史书记载及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印证,就知道岷江上游的羌人最迟在汉代就已定居于此。
在蒲伟先生的介绍中,我们一路欣赏着浮云牧场充满现代气息与古羌文化完美结合的景观和建筑群。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浮云牧场之所以选址在这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将现代文明和古羌文化结合在一起,给人们创造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休闲圣地。进到餐厅,全实木的桌椅透斥着古朴,餐桌上的红酒、披萨、炒面、烤肉......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据蒲伟先生介绍:浮云牧场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拉湾寨,这里可以遥望雪山,四面辽阔,有着不同的春夏秋冬景色,山谷中浮云缭绕夏秋季节野花点缀其间,牛羊马骡成群,各种鸟儿自由自在的山林中飞翔、觅食、鸣叫。清晨,在山尖中一年四季浮云变化多端,真是叫“云中牧场、山中浮云”。在晴朗的夜晚可以观赏满天的星星和明亮的银河。
这里常年积雪,但是浮云牧场地处的是阳山,所以不会特别阴冷,白天常常是云雾缭绕而晚上则是皓月当空。每天都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浮云牧场会被云雾包围,站在此处的人们,仿佛身在云朵之中的天上人间。
中午时分,太阳当空,云开雾散,天空湛蓝湛蓝的,像蓝丝绒一样美丽。偶尔浮云翻转,一丝一缕,滚滚而来,千般变化、万般梦幻。
午饭以后,浮云牧场一天中最闪耀的时刻来临了。阳光照在白色的栅栏上,野花野草肆意生长,整片山头充满了野趣。无边泳池倒映出雄伟的山景,随风而动的水纹,让水中的景观变得灵动起来。从云台吧看出去的景色,层峦叠嶂,格外壮观。这里除了野花野草以外,在牧场周边的山间还有牛、羊、马。它们没有攻击性,性情温和,只要游客信步出游便可与它们亲密接触,它们是孩子们的最爱。
李云东先生介绍说:下一步,牧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会给牧场增加更多的宠物,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
太阳收起最后一抹余辉,夜幕降临。我们坐在阳光房中吃着肥美的烤羊、品着沁人心脾的红酒,湛蓝的天空挂着硕大的银盘,皓月当空、繁星似锦。景醉、酒酣、人思念......
此时,远处篝火熊熊,释比(羌人尊称“阿爸许”)敲响羊皮鼓、跳起敬山敬水敬山神,乞求神灵保佑羌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敬神舞,《请神之歌》在苍茫山谷间回响:“白云之上天路已经铺就,神啊!请跟我们来吧,高山之巅天路已经铺就,神啊!请跟我们来吧,头发辅路迎接您,神啊!请跟我们来吧,手臂搭挢迎接您 神啊!请跟我们来吧”。 羌山的夜啊,神秘而安宁,只有释比苍老空灵的吟诵声在山间回荡。
羌山安祥地睡着了,月亮肆意地向羌寨羌碉和浮云牧场抛洒着光亮。酒至半酣的我们4人,在羌人蒲伟先生的指引下,悠闲地信步在铺着绿色花地毯的浮云牧场上,向静谧、神奇的古羌碉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