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省总工会1933年4月28。
在1933年4月25日发出的《川陕省总工会红五月工作决议案》中明确指出:“要健强阶级工会的工作。
川陕省苏维埃总工会正式成立
——《历史不会忘记》之三
1933年3月,通江城到处已是一片绚丽的春色。早晨起来,清冽的诺水河风吹拂在脸上,虽然还有几分凉意,可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来到了前前后后的山川。抬眼望去,对面的壁山坡上已是一片葱绿,间或有黄黄的嫩绿点缀其间,更有那早开的野花,受不了春风的诱惑,早早的就绽出了红艳艳的笑靥,扑入眼里的是满眼碧翠嫣红。太阳暖暖的照着,和风吹送,时不时传来在山间劳作的农民们欢快的劳动歌谣,粗犷的歌声,跟着清风流水应和着,显得是那样的清丽、愉悦。
通江城里的风景亦是别样的淳和温驯,从被剥削和欺压中翻了身的人们,就像春风吹走了一切的不幸,脸上一扫过去的阴霾,整天把笑容荡漾在脸上,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见了面,都热情地打着招呼,那一声声“同志”的叫喊里,透着无比的自豪和惬意。
就在这春暖花开,诺江水涨的绚烂三月,川陕省第一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城考棚如期举行。来自赤江、红江、赤北、南江、巴中五县的工会代表,共四百多人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余各县因土匪阻止和交通不畅而未能到会)。
这是一次和谐而愉悦的大会。会议持续了半个月,每一天,会场里都洋溢着自豪而欢乐的气息。到会的代表们,大多以前是手工业者和无依无靠的雇农,红军未来前,他们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凌,每天不停息的劳动,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从没人管他们的死活。现在不同了,他们翻了身,自己做了主人,而且,还坐在这神圣的会堂里,商讨工会的各项议程,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每位代表的胸田里油然而生。每一项议程,他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踊跃地发言,激烈的争论,因为这是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制定的规章啊。
西北革命委员会和川陕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列席大会,省委书记袁克服、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到会并讲了话。张琴秋三次到会,还在大会上教工人代表唱《国际歌》,号召工人同胞们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自身的利益而奋斗。
大会组织工人代表们讨论了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劳动法令》、《工人章程》,制定了各级工会《组织法草案》及《工会会员条例草案》。《工会会员条例草案》规定了各行各业工人的待遇,明确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反对打骂学徒等保证工人合法权益的条款。
大会成立了川陕省工人的最高组织——川陕省苏维埃总工会,省总工会由30多名委员组成,委员长、秘书长由川陕省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推选王怀(木工)同志为省总工会委员长,罗代舟(雇工)同志为青工部部长,李远清(女)为女工部部长,劳工部,宣传部,雇工部也各选出了让工人们信服的部长。原省工会筹委会主任赵炳润同志当选为省总工会秘书长(1933年底由何柳华[廖承志]接任)。具体负责工会的日常事务。
大会颁布了《工人斗争纲领》,通过了《组织决议案》,发布了省总工会《告川陕工人群众书》,公布大会的各项决议。
大会确定了川陕省工人阶级的革命地位,《组织决议案》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在领导广大贫农,巩固工农联盟,进行土地革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巩固苏维埃政权,使之成为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的真实领导者。
大会也明确了川陕省总工会和基层工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发动与领导工人日常经济、政治斗争,坚决反对忽视工人经济的斗争,领导工人保护经济利益。二是组织工人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产业运动,巩固和扩大苏维埃政权。三是组织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武装拥护苏联,保护中国革命。四是输送积极勇敢的工人干部到苏维埃政权和红军队伍中去。五是动员全体工人组织地方武装、组织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加强站岗放哨,参与戒烟、肃反等工作,帮助苏维埃政府收缴地方反动派枪支、刀矛、土炮、鸟枪来武装工人。
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还要求各县、区、乡及各产业都要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工会工作。省工会与各级工会要有整体工作计划,各部要独立工作,切实领导工会群众斗争,同时要求建立工会巡视制度,肃清工会中的异己份子,提拔工作积极的工人干部到领导岗位,健全工会生活,创办工人干部训练班、工人子弟校、工人识字班、读书班,创办工会机关报,提高工人政治文化水平。
大会还规定川陕省总工会的执行委员,常委委员、委员长、秘书长由川陕省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总工会内设雇工部、劳工部、女工部、青工部、宣传部、组织部等机构,下设辖道工会、县工会。道、县工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由道、县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内设道、县工会雇工部、妇女部、青工部、宣传部、组织部。道、县工会下辖区、乡工会。区乡工会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内设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经济干事。
大会在欢快而庄重的氛围中落下帷幕。省总工会随即通电中华全国总工会,纳入到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之下。
川陕苏区总工会机关设在县城考棚(后迁到通江县城钟鼓楼街付家祠堂对面)。几天后,川陕省总工会的油印机关报《斧头》正式创刊,并迅速地发放到各个基层工会中。第一期报纸,介绍了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全面系统地宣传了党和红军的各项方针政策。全省的工会会员们捧读着这份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心里洋溢的是主人翁的责任感。
此外还成立了川陕省雇农工会,领导全省雇工活动。雇农工会的任务和工作工作范围与工会差不多,只不过主要对象是分布在农村的失地农民。
省总工会的宣告成立,似一剂极大的催化剂,催生大批工会的成立。工会委员们回到各自的地方,迅速地建立了地方工会组织。赤北县迅速成立县工会,地址设在泥溪场街道,选举邹田中为委员长。红江县在涪阳乡中街成立工会,选举了王仕清为委员长……,巴中特别市、巴中县、通江县、恩阳县、江口县、苍溪县、仪陇县……各地工人们行动了起来,砸碎了世世代代套在身上的沉重枷锁,积极参加苏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就在这繁忙而抒情的春天里,全苏区掀起了贯彻第一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的热潮。通过各项活动,人们清楚了工会的目的和宗旨,加入工会的人员越来越多。
川陕省总工会抓住良好的时机,提拔和培训工作积极的工人,让他们充实到领导队伍中来,创办工人干部训练班、工人子弟学校、工人识字班、读书班,提高工人政治文化水平。
在巴中县曾口区工会的新会员里,有一个叫作冯学彬的青年,在工人识字班的学习中,他学习是最认真的,也学得最快。当其他工人还在一笔一划认真写字的时候,他已经早写好了,就会转过身,教身边的其他同志。
“你看,这个字是这样写的。”
“我给你读读,这个字应该这样读才对。”
冯学彬总是一脸的微笑,人们都喜欢他的热情和聪明。等空闲了,他就会大声的唱起家乡的小调,一边还载歌载舞,惹得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
冯学彬的好学、能干、机灵得到了曾口区苏维埃主席冯学才的赏识。不久,他就被提拔为曾口区工会的青工部长。他爱说爱唱爱宣传,工作积极大胆,干得是有声有色。
1933年7月,冯学彬带着曾口区工会的工人代表去参加在清江举行的工人师成立大会。由于他的良好表现,大会过后,他被巴中县工会留了下来,作了县里的青工部长。
同年10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最高军事委员会机关从通江迁到了巴中城,省总工会也跟着迁到了巴中。
一天,省总工会领导吴朝祥到巴中县工会视察工作,注意到了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县青工部长,就随机问了他几个问题:
“你说说,工会是干什么的?”
“做的事情可多了!”冯学彬一点儿也不怯场,“发动群众,支援前线,鼓励青年农民参军;鼓动工人抓生产,支援红军打胜仗;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
冯学彬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吴朝祥没想到一个基层的工会干部,能把工会的宗旨领会得这样透彻。禁不住马上喜欢上了这个年轻、浑身充满工作热情的青年。他正要出声夸奖冯学彬几句,进来的一个人叫走了他:
“冯部长,快点,大家等你参加排练呢!”
冯学彬朝吴朝祥笑了笑:
“不好意思,我得出去排演节目”。他说完就走出去参加工人组织的节目排练。
吴朝祥一直目送着他走出门去。
几天后,冯学彬就被调到省总工会。
许多优秀的工人子弟在省总工会的培养下,就这样迅速的成长起来,相继加入了川陕省高层领导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