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外婆出生在开江县一大户人家,共有12个同父异母兄弟姊妹。她排行老二,年轻时都叫她:“颜二小姐”。出嫁之前,她和三姨婆进了开江中学,虽说学校是外祖公所办,但她们还是开了女子读书的先河。二姐妹曾经商量着去延安读抗大,可后来外祖奶奶给她订了亲。外婆说她后来没去是不忍心看到母亲痛苦,也不忍抛下外公而去。外公是外祖奶奶的外侄,他们的结合也算是近亲婚配吧。以至三姨婆开玩笑说:“还好,你没有一个儿女是傻子哟!”三姨婆则毅然出走,离开了家乡奔赴延安(?山西革命根据地)。从此命运给外婆开了个大玩笑。
外婆心肠好,在当地很有名气,谁都知道颜二小姐是个仗义疏财的人。外婆和外公结婚以后,外公的家境日见式微。外公是位秀才,靠教书挣点糊口钱,还喜欢坐茶楼。我没有见过外公,每当有人提起外公坐茶楼,我都会联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虽然外公没有孔乙己那么迂腐,据二舅公告诉我呀,外公什么事都帮不到忙的。家里处于困境,外婆不得不为生计考虑。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开始办了个皮制加工店,自己动手设计皮鞋,皮衣、皮包。由于经营有方,待人和气,工人都乐意给她做工,生意也十分火红。解放战争时,三姨婆成家有了孩子,把2 个孩子送到外婆家,加上我妈妈和4个舅舅,全靠外婆养活。后来才知道三姨婆的2个孩子中有个是烈士的儿子。外婆的皮制店扩大了规模。并还办了磨米加工厂等。二舅婆讲,当时在普安买了好几个铺子。修建了四合院小楼房。三姨爷说外婆如果生在现在,应该算个女企业家了。可是在土改前,外婆用多余的钱买了好多土地,用她的话说,很便宜呀,就买了。这一买不打紧,在土改中很自然被打成了地主,没收了全部的家产。住进了四合院的材房里。从此外婆走上了厄运。
然而,外婆仍然乐观、坚强。打土豪,分田地时就把她逮去批斗,受着非人的折磨。1960年,外公得了浮肿病,抛下了6 个儿女和日夜操劳的外婆离开了人世。外婆的负担更加沉重,她起早贪黑,心灵手巧,把野菜做成可口的佳肴,把向日葵的杆芯用来做成咸菜。一次她出门去采野菜,看见开江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先生(民主人士)气息奄奄坐在墙角,外婆赶忙一问,原来他是饿的!外婆把身上仅有的4两粮票送与了老先生。
外婆苦自己,累自己,从不放弃对子女的教育,至今提起,妈妈还念着:“你外婆凶呢!对我们几姊妹严厉得很。”记得外婆说过妈妈读书时怕苦,外婆就说:“好,那就帮忙干活吧!”妈妈在家是老大,也不好推三推四的。第二天,天不亮。外婆就把正熟睡的妈妈叫醒了,让妈妈帮着推磨,担水。一天还没有结束,妈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手掌也起了泡。流着泪说:“我还是去读书”。从此,妈妈读书再不叫苦,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有了稳定的职业。可惜的是几个舅舅,因为成分不好,学校不敢收留,相继从初中、小学停学。这成了外婆一辈子的心事,在我面前也叨念过无数:“哎!你那几个舅舅,怎么不让他们读书呀,没有文化总是要受气的!”。
文革中,外婆仍然逃不了那场揪心的劫难。那些人批斗外婆,游街,跪雪地。那时妈妈在外地工作,舅舅们被弄去劳动改造,修水库。外婆回到家还要为儿子们做饭,洗衣。“孩子,我那时没有时间去流泪,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呀!”那位老先生和她过去的工人们,都悄悄地从后门来看望,把节余的粮食送给外婆。每说起这些外婆会说:“人啊!多做好事,善事,会有好报的。我当初的善良给予,后来有了回报。也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在文革中,外婆自身难保,依然用自己孱弱的身躯,为弟弟们遮风档雨。二舅公常给我讲:“没有你奶奶,我现在不知道在哪里了哦。”三舅说:“那年,我才10多岁。妈让我送八舅去达县火车站。晚上12点出发,走路到了火车站。送走后,我又走路回家。”八舅公曾经参加全国撑竿跳高,到苏联参加过比赛,是位国家级的运动员,被打成右派遣送回家。那时年青,血气方刚。外婆逼他走出了家乡。几位舅公都留学于法国、德国,想着为了建设家乡而回。文革后,13姊妹就剩下了6个,八舅公也常念:“不是二姐那果断地送我出走,到了新疆,我也不会再在人世了!”二舅婆也常在我面前夸外婆:“你奶奶真是个女人中最坚强,最果断,最有魄力的人了,我当时真是受不了那些苦难。”
到了高中我才知道奶奶和外婆是有区别的,我的亲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我从小是在外婆身边长大,我们三姊妹从不叫外婆,都一直叫奶奶。“你父亲把你送回家时,人呀!瘦得皮包骨,不成形咯。手脚细成根腾,还一直腹泻不止。天天就知道哭,哭得我心都碎了,也跟着哭。什么药都用了就是不见效。我想这女孩呀,命该如此了。后来我抱上街,路过一药店,老板叫住我,问是外孙女吗?咋瘦成这样?我说拉肚子呀,收不了。他立即送了几颗药说试试。我想死马当成活马医吧。嗨。结果还起作用了,捡回了你这小命。”这是后来,奶奶常讲给我的故事。是呀!那时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经常下乡搞巡回医疗,根本无暇顾及儿女。记得在医院一起张大的伙伴大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在幼儿园里张大。自然外婆家成了我们的老家。每到放寒暑假就盼着要回老家。记得在小学4年级时候,颜姨带我回老家。那时的生活仍然很艰辛,过年了。奶奶给我专门煮了两个鸡蛋,舅舅和奶奶却吃的已经浮不出小鸡的蛋,那蛋里面还有茸茸的鸡毛。看着舅舅们吃得精精有味,我真不知道舅舅怎么咽下去的。文革后,我读初中时,我们全家又回家过年,奶奶高兴得很,为我们做这做那,舅舅们也忙碌起来。那年以后我们这样很齐全的聚在奶奶身边就再没有了。
和哥哥姐姐相比,我回老家的时间就多了。读中专的时候,遇什么节,首先想到的是回老家,甚至过年都要回奶奶家。工作以后,妈妈退休在家,每年要回老家都希望我送。每次回去我都睡在奶奶的脚下,抱着她脚睡。别人奶奶的脚都是小脚,奶奶的脚和我一样大呢!一次,我问:“奶奶,你小时侯缠过脚没?”奶奶说:“我妈要给我缠,我又哭又闹。你外祖公是个开明人士,不许给我们缠脚。”她喜欢我抱着她脚睡觉,因为她脚很凉,大概是年龄老了吧!工作后每次回老家,我都要给她买些好吃的,糖果之类的。但她都会背着我给弟弟妹妹吃,我给她的钱,她也会资助困难的儿子。我生气了:“奶奶,您自己留着用呀!”她笑着说:“你有呀,他们没有嘛!”
现在细细回想起来,在所有的孙辈中,奶奶是最疼爱我的。每次回老家,她都要我陪她去街上逛一圈。遇熟人问,她会乐呵呵地告诉别人:“这是我孙女呀!她专门回家来看我。”最后一次陪她上街是在她97岁的时候,她走路都颤抖着,我搀扶着她,她一路上很高兴,给我说这说那的。我知道,我就是奶奶的骄傲,一个曾经差点夭折的小女孩,在她的抚养下成长起来了,工作了,结婚生孩子了。生儿子的那年,奶奶80多岁了,还用一针一线地为她重孙,缝制了两套(大、小)面袄。大面袄孩子一直穿到小学3年级。面袄缝得之精细,以至于别人问从什么地方买的呢!
奶奶常说:“要予人善为乐”。在农村的大院里,常听到左右邻舍的打骂声。但在奶奶家,我没听过。隔壁队长家,对面书记家的的母亲生病他们会请奶奶去看看。虽然文革中,他们对奶奶又斗又打的,但不得不佩服奶奶的坚毅,对奶奶十分尊敬。不过,后来舅舅们相继成家,舅妈们发生了争吵甚至武斗。经过奶奶的调解,也后悔莫及。现在几个舅舅舅妈们很团结友爱,弟弟妹妹们也都相互关心。
奶奶走了,走得很安详。姐姐说,按虚数算,应该是100岁。奶奶的一生是坎坷的,奶奶的一生是受尽人间苦难的,奶奶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的。奶奶,是个聪明善良的人,是个坚毅果断的人,是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我的奶奶真是个女强人。
龙猪猪 文章来源达州麻辣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