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监督促行风转变,以好作风展教师形象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必须全面覆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例外。
“全面覆盖”,就是应该监督到行使权力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监督到所有的人,尤其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应该全覆盖。监察法的制定实际上已经实现了这一项要求,就是做到了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仅要对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全覆盖,而且对公权力行使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也应该监督全覆盖。行使公权力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阶段都应该接受法律的监督,以防微腐败。以严监督促行风转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领域的风清气正。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八项规定出台到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从铁腕反腐到反“四风”,在作风建设新征程上,共产党人留下了闪亮的前行足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当乘势而上、乘胜前进,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以过硬的好作风带动好教风好学风,多管齐下塑造教育行业和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信赖,赢得家长的认可。
高悬利剑,保持敬畏,彰显教师廉洁从教本色。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只有廉洁从教,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一直以来“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已经成了教师的生动写照,说到反腐倡廉,也许有些同志会认为很难与教师联系到一起。但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偶尔出现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事件,因而我们只有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时刻高悬利剑,始终做到警钟长鸣,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始终保持教育人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心中有规,心中有畏,心中有生,教师优良作风方能传承。教师只有廉洁从教,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真正为人师表,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
其一,要“知”与“行”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这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
其二,要“自律”与“他律”结合。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在新形势下,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势必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生、害己。教师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做清正廉洁的带头人,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要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三,要“勤小物,治其微”。能否正确对待小事,能否防微杜渐,是教师的基本修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的“癖好”,管好身边人的“要求”。一定要谨记,越是小事越要留心,越是独处越要小心,越是顺境越要清醒,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
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监督没有真空,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热情欢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才能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