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打日本鬼子
口述 黄庆余 整理 肖卫兵 陈显福 韩松林
我叫黄庆余,1927年8月7日出生,家住营山县黄渡镇小河村。
1944年9月底,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四川边境,飞机还把炮弹丢到了南充境内,眼看四川就要惨遭战火的蹂躏了。当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了《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规定知识青年(男性)年满18岁至35岁,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相当知识,体格标准符合条件者,均得自愿参军,数额暂定10万人。一时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遍了国统区。
我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其它条件也符合。我想,国和家就像皮和毛的关系一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对父母和兄弟说,我要当兵,我要打日本鬼子!父母兄弟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我软说硬磨,最后都同意了。
我到镇公所报了名,镇公所请我和其他几位报名的青年吃了一顿饭,在我们的左手臂系上红布条,然后燃放鞭炮,送我们走上了抗日从军路。
走到蓬安县城,我由李绍雄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新兵们由副团长饶树光带队,在蓬安财神楼坐船到南充师管区。在这里住了几天后,再到重庆合川,然后经北碚过青观,再到四川壁山县中国青年远征军201师师部。
在壁山,新兵经过了严格的考试。考卷的第一道题是“为什么要报名参军?”我提笔就在试卷上答道:我要打日本鬼子!试卷上的其它题,我都答得很好。在这次考试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正式录取为中国青年远征兵。有一些新兵考试不合格,被退回了原籍,营山就有10多个。
考试后几天,我被正式编入中国青年远征军第201师602团3营9连第1炮兵班,担任弹药手,师长是戴之奇,副师长是邹正善,团长是肖西清,副团长是祁宗汉,营长是邵震东,连长是胡惠刚。
中国远征军201师的师部设在壁山县,训练地在铜梁县,团部设在铜梁的凤山公园文庙,3营驻文庙,1营和2营驻铜梁中学。
我在训练基地学习几天后,马上就参加了基本训练和战斗训练。训练要求高,难度大,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训练。有的新兵受不了,累趴在地上,如果被教官看见了,轻者被骂,重者挨打。我体质好挺得住,训练很刻苦,教官经常表扬我。我很快就掌握了钻铁丝网、跨越障碍物、单兵对抗、拼刺刀、掷手榴弹、单双杠、木马、游泳等训练科目。除此外,我们炮兵还要学习60小炮的使用方法。我清楚地记得,60小炮的最大射程是1440公尺,如果现在有一门这样的小炮,我还能熟练地操作。
在训练中途,蒋介石先后两次到壁山和铜梁检阅受训部队。
在训练中的一天,我们得知消息,团长到师部去领取作战任务了,部队可能马上要开往前线作战。有些受训的新兵很害怕,晚上就偷偷摸摸从军营逃跑了。有的跑脱了,有的被发现,轻者关禁闭,重者枪毙。有几个营山籍新兵劝我也逃跑,我说不跑,说话要算数,我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如果中途逃跑了,别人就会骂我不是人,再说我家兄弟多,如果我被战死,爹妈还有其他弟兄照顾。
正当我们准备投身到抗日前线时,1945年8月中旬,突然传来抗日胜利的消息,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晚上举着火把游行,有的还装扮成日本兵投降的样子边走边表演,沿途挤满了面带胜利喜悦的老百姓。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我和所在的602团全体战士转到军官教育培训班学习6个月。学习结束后,我任中士,获《少尉军官适任证书》,证书落款为“复员管理处处长蒋经国”。
1946年6月,我复员回家务农。
1949年7月的一天,我被抓了壮丁,再次到了国民党部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133师397团3营。由于我当过兵,又有文化,就下连队当了排长。然后随部队到中江,刚走到广汉,全国就解放了,于是我和部队就地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在解放军部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被遣返回家,先后当过小学教师和生产队长,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
70多年转眼就过去了。回想当年,我怀着一腔热血报名参军的情景,还时时出现在眼前,我在心里默默祝愿我们祖国繁荣富强,人民永远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撰稿 韩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