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千里抗日寇
口述 黎治太 整理 肖卫兵 陈显福 韩松林
我叫黎治太,1925年1月20日出生,家住营山县青山乡太白村。
小时候,我家很穷,上无片瓦,下无脚踏之地,日无逗鸡之米,夜无鼠耗之粮,经常吃糠咽菜。家里有4弟兄,都没读过一天书。
1942年2月8日,我在家里被抓了壮丁,是捆绑着押走的,走到蓬安县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押送的人把几十个壮丁用一条长绳串联起来,一起押送到南充师管区,再从南充经渠县、达县、大竹到梁山(梁平)。很多壮丁没鞋穿,赤脚板上的血泡一个连一个。上面给每个壮丁每天发的5钱油和5钱肉都被押送的人吃了,壮丁们每天吃的是霉米煮的稀饭,从没吃过菜,饿得我们晚上睡不着觉,有的壮丁站都站不稳,昏倒在路上。
走到梁山,上面发了一条短裤叫我们穿上,还让我们打上绑腿,冷得我们直打哆嗦。
1942年3月初,我和其他壮丁在梁山坐飞机到云南昆明,编入新5军,师团营连的番号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军长叫邱清泉。我是步兵,训练时用长枪,没发子弹。不久,我们又乘飞机到缅甸,飞到缅甸上空,日军用高炮射击,飞机无法降落,只好返回云南的一个军用机场。
1942年6月,日军攻下缅甸后,又先后进犯和攻占了滇西的龙陵、腾冲、松山、畹町、怒江、高黎贡山、芒市、保山等地。日军的飞机大炮整天都在轰炸,地面数万日军向我军各个阵地进攻。
我和部队先后在怒江、高黎贡山、龙陵、芒市、畹町、保山和回龙山等地参与了与日作战。
在滇西两年多的战斗中,我记不清和日军打了多少次仗,往往是一仗接着一仗打,很少有休整时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芒市北山的防御战和回龙山的进攻战。
在芒市的北山,我们有一个营的兵力固守在那里,日军先用大概一个小队的兵力向我们进攻,我们主要用轻重机枪和手榴弹把他们打退了。日军用小钢炮轰击我们,由于我们来不及挖掩体,我们营伤亡很大。轰击一停,日军增添兵力又一次向我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日军的武器好,特别是冲锋枪“哒哒哒“地疯狂扫射,手雷也在我军阵地上乱炸。但我们不怕死,倒下一个,又冲上来一个,有的重伤员也爬上阵地战斗,日军又被我们打退了。
在芒市北山坚持了一天多的战斗,我们营只剩下几十个人,我们班最后留守在阵地上的只有3人,后来,其他部队赶来增援,我们营才撤下来。
在回龙山的进攻战中,我们打得最解恨,我们一个团的兵力攻打回龙山上的一个日军中队。团长很会打仗,先用大炮轰击日军阵地,在轰击的同时,命令火焰喷射兵快速靠近日军阵地。我军轰击一停,日军以为我们要发起地面进攻,就都进入了阵地前沿。这时,靠近日军阵地的20多位火焰喷射兵向日军发射火焰弹,一条条几十米长的火龙一齐向日军阵地窜过去,烧得日军“哇哇哇”地直叫唤。与此同时,团长带头冲锋,一个团的兵力冲向了日军阵地,杀声和枪炮声吓得日军弃阵而逃。为此,美国军事顾问和军部给予了我们团重奖。
1944年底,滇西战役胜利在望,我军撤下了一些部队,我们师接到命令到湖北与日作战。
我们从云南芒市到湖北汉口的1000多公里行程,只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其余全都走路,一天要走100多里,实在走不动了,就卸下一些装备,但武器装备不能卸,我们比命令到达的时间提前了两天。
在汉口休整几天后,和日军打了一次争夺战。我所在的团大多是川军,平时炼就了一双铁脚板,作战英勇,我们先日军一个多小时进入阵地,等日军到来,我们的战壕都快挖好了。日军的几次进攻都被我们打退了,他们把战死的20多具尸体堆在一起,浇上汽油焚烧后就撤退了。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我们在湖北的德胜山又与日军打了一次较大的仗,那一仗打了好几天,敌我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我也差点牺牲,子弹是从我耳边飞过去的。
抗战结束,我和部队参与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1948年10月,我随部队在江苏向解放军投诚,加入刘伯承的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随部队在辽宁一带待命,随时准备入朝作战,但由于没接到命令,部队就一直驻扎在那里。
在南北数千里的征战中,我总结出了8个字:勇敢、沉着、大胆、细心,这8个字使我在上百次的战斗中仅负了两次轻伤。
1955年,我复员回家,现享受抗日老兵相关待遇。
撰稿 韩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