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87|评论: 2

[各地新闻] 人民日报关注职场“35岁现象”:如何纾解职业焦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0.19]准备跳槽,却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本想再拼拼,无奈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不如从前……遭遇“35岁现象”,让不少打拼多年的白领倍感压力。如何纾解职业困境、更好成就自我?本期大家谈我们刊发三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索职业发展之道。
[size=0.19]——编 者
170916xy3ydbn8o798o8no.jpg
[size=0.19]畅通职业发展渠道
[size=0.19]“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
[size=0.19]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未雨绸缪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法、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
[size=0.19]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放大职业焦虑。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面向未来,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必将为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提供广阔空间。
[size=0.19](作者王鹏,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size=0.19]勇于走出“舒适区”
[size=0.19]发展心理学认为,35岁属于成年早期(20—40岁)的后段。在成年早期,个体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从30岁左右的巅峰期开始下滑。 生理上的变化叠加家庭和职场角色的转变,赶上知识技能快速迭代,让很多人在35岁左右出现职业焦虑,不难理解。
[size=0.19]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常态。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补齐能力素质短板。现实中,不少人面对困难挑战选择逃避,完成工作抱着“差不多”心理,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就应以久久为功的努力来强化专业素养,延伸能力的边界;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区”,正视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size=0.19]职场成功没有捷径可走,焦虑烦恼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35岁前后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摆正心态、持续学习、用心付出,就不难突破职业瓶颈,创造更多价值。
[size=0.19](作者许庆林,系北京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合伙人)
[size=0.19]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
[size=0.19]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这一点,我在基层法院工作,深有体会。
[size=0.19]当前,司法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对更好司法服务的期待与日俱增。在一线从事法律工作,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比如,在新领域新业态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违法犯罪和民事纠纷案件,又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工具在司法环节的深度应用,等等。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都在倒逼司法从业者构建匹配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
[size=0.19]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终身学习不仅是突破职场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生活方式。
[size=0.19](作者刘永集,系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size=0.19]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12-3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处在这个尴尬的年龄。

发表于 2020-1-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亚健康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