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15|评论: 1

[原创·图文] 父辈的老庚(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辈的老庚(一)
我的父亲出生在1940年,他们的老庚有好几个。他们是童年的玩伴,农业生产队的搭档。
一个姓唐,一个姓郑。他们生活在哪个年代不太好。天下纷争,刀兵四起。
读了几年私塾。认识几个字。解放后十几岁就开始修马路。修通往罗家、杨家的老马路。
马路修完了,就回生产队当组长。带领老老少少种田地。集体生产,一个都不放弃。
而后他们几个都在队里组事。农忙的重体力活。他们要带个头。
我的父亲的父亲死的比较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长子的他要协助我的婆婆养活几个叔叔,我的二爸比我父亲小一岁。我的三爸比我爸小十四岁,我的幺爸比我爸小十六岁。
我的婆婆是信佛之人,父亲早年丧父。很早就家庭压力,老实芭蕉。吃得苦,吃得亏。与人和善,很少与人争吵。
   在六十年代,“大炼钢”。我的二爸被选到鞍钢炼钢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份子。在“反美帝,反苏修”中,我的三爸参军到东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婆婆怕我的幺爸怕养不活,送养给未育的老红军。后来成为乡村教师。
“工农兵学”就差商人。所以我们家不富有。无商不富。但那个年代谁都不敢当商人,那是投机倒把的份子。
二爸去鞍钢后来分到攀钢。二妈多病,经常去二爸处治疗。二爸的几个孩子就托管给婆婆和我爸。在哪个年代挑水吃,每每天萌萌亮,就得挑满满的一缸水,供一大家人使用。
三爸当兵,三妈是本队的。那时还没结婚。三妈家的事也得帮助,特别是打米。这个打米就是把稻谷打成米。没现在这么简单。没柴油打米机,要天不亮就挑到会龙(住寺庙)的水磞打米。那时大米的人很多,排队等。往往天黑都回不了家。这一来回5-60里路。
这是他们一辈的艰辛生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30 收起 理由
蓬安睡佛 + 30

查看全部评分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2-26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