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行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公共场所道德方面
在广场、商业大街、火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木、不吵架斗殴;在禁烟场所不吸烟;在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等场所不大声喧哗、戏闹,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影响他人;不人为弄脏损坏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垃圾箱等公共设施。
(二)文明旅游方面
1.重安全,讲礼仪。
不损坏公共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衣着得体,礼让老幼病残,不讲粗话。
2.不喧哗,杜陋习
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不乱扔废弃物。
3、守良俗,明事理
尊重当地文化和民族宗教习俗,不强行和外宾合影,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
4、爱环境,护古迹
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不攀爬触摸文物,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三)文明出行方面
1.文明行路
行人应走人行道,须尽量靠右行走。穿越马路要走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儿童让路或护送过街。友善对待外地游客,耐心热情回答游客的询问。不要边行路,一边吃东西或抽烟。如遇到交通事故或纠纷争执,不围观、不起哄。
2.文明驾驶
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行驶、强行超车,不酒后开车,不疲劳驾驶。礼貌行车,不穿插车队,不争道抢行,不开斗气车,不无故拖延,确保畅通。讲究公德,不向车外吐痰、抛弃废物,不乱鸣笛。关心儿童,照顾老弱,行至人行横道,主动减速让行。发生或遇到交通事故,主动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及时报告,不隐瞒、逃逸、躲避。
(四)文明就餐方面
坚持“光盘行动”,吃多少点多少,剩菜打包,杜绝浪费;就座离席讲文明,谈吐文雅,不喧哗、不吵闹;合理搭配饮食,不暴饮、不暴食、不酗酒;遵纪守法,开车不饮酒,酒后不开车。
(五)文明网络方面
坚持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在网站、微博、微信上发布和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信息、各类贴子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封建迷信、淫秽、低俗诽谤、恶意攻击等不健康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等活动。不参与传播不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