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64|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122*】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1-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一章 天府之国誉神州

13   青   城   山

*    青 城 天 下 幽

避暑胜地誉古今  道教名山青城山  
诸峰环峙若城郭  林木青翠绿常年

七十公里近成都  成都平原西北缘  
山海经称载天山  亦称西山青城山

蜀都原基渐演变  古代帝王祭山川  
后变天师道圣地  唐玄宗定青城山

此山原无前后分  当今前后两分明  
人文景观在前山  风景名胜天师洞

上清宫与建福宫  天然图画朝阳洞  
占地三十平方里  青城山区富盛名

后山二百平方里  水秀林幽山势雄  
金壁天仓蔚奇观  山泉雾潭圣母洞

古人记述青城山  三十六峰八大洞  
小洞还有七十二  说之一百零八景

青城素来天下幽  空翠四合树葱茏  
峰峦溪谷与宫观  掩映繁茂翠林中

道观亭阁取自然  不假雕饰自趣兴  
山林岩泉浑一体  道教风格体现清

崇尚自然朴素真  玄妙深远意蕴浓  
堪称特色青城山  日出云海与圣灯

三大自然最奇观  最为奇特是圣灯  
观赏圣灯最佳处  当属前山上清宫

每逢夏日雨后晴  夜幕降临上清宫  
圣灯亭内望沟壑  可见光点亮如星

少时不过三五盏  忽生忽灭荡壑中  
多时成百上千个  闪烁绚烂若星空

传说这是青城山  神仙都会点灯笼  
拜敬朝贺张天师  从古至今步未停

以为是古丹青化  恰如陆游写诗颂  
金丹定解幽人意  散作山椒火炬红

实际圣灯不过是  山磷氧化自然景  
青城之幽天下奇  多位文人留墨迹

杜甫穷幽赋五言  调侃青城山有异  
一言自为青城客  二言不垂青城地

三言为爱丈人山  四言丹梯近幽意  
陆游穷幽行荦确  踏遍青城情意浓

周游灵境散幽情  坐观山水气幽清  
近人吴稚晖短文  刻于门口天师洞

青城特色天下幽  亦奇亦秀亦峻雄  
幽邃曲深堪无比  剑阁峨眉亦难胜

全山三十多亭阁  造型各异有个性  
野趣盎然目不暇  清幽古雅总关情

无一虚设不雕饰  随景而异造亭型  
题以佳句妙绘景  因景赋形命雅名

或屹危岩临深涧  或跨清溪立孤峰  
形成天门听寒亭  天然图画意趣浓

林木掩映三大字  金光闪闪青城山  
门侧婷立缘云阁  频临清溪映苍天

缘云拟住最高峰  借杜甫诗命名显  
登临其上见青城  碧岫入云多奇观

巡视峭拔丈人峰  宛若花屏生翠烟  
亭阁十角重檐式  矗立苍崖绿荫间

游人如至画图里  天然图画出自然  
两峰夹峙此图景  海拔八百九十三

建福宫至天师洞  此景位于其中间  
亭阁后是驻鹤庄  丹鹤成群唳山间

其右有座仙人桥  横石卧于两峰间  
石桥四面无所依  下临深涧底不见

传说仙人常在此  聚会游戏尽情欢  
相传清初有道士  入山采药遇三老

煮芋而食三老人  把盏吃芋热心聊  
道士劳累依壁眠  睡觉醒来惊一跳

怀中之芋变白石  人舍皆无月明照  
道士惊呼遇神仙  此地始唤遇仙岩

游人行于遇仙岩  美景接踵扑人眼  
岩后矗立山阴亭  静赏山景兴致好

苔深不雨山常湿  林静无风暑自消  
天师洞外之山门  五洞天临泠然亭

古树盘根擎山崖  林涛阵阵放歌声  
取意庄子逍遥游  泠然善也御风行

五洞天门集仙桥  廊式桥亭如画屏  
相传众仙雅聚此  大发诗兴联翩吟

语同道士乐长吟  天外飞来步碧岭  
山喜来龙开大面  仙皆停鹤话同心

三台隐隐冲烟出  九室层层入雾深  
犹忆当年离世网  飘然云路隐松阴

宋人赵汴游此山  曾吟泉落寒岩响  
据此命名听寒亭  洗心池边沐霞光

亭侧玉立怡乐巢  登临小憩自然凉  
何幸今生来福地  会当凌绝看朝阳

环亭皆山迤邐出  苍岚如黛送吉祥  
三弯九拐山坳尽  还有山亭曰壮观

登临此亭可领略  登高壮观天地间  
援崖凿壁栏作道  亭联豪放荡情怀

上联万派随它去  下联群山向我来               

*    道  教  祖  山

道教天师创始者  五斗米道张天师  
晚年显道青城山  并且羽化在此地

它是天师道祖山  各地天师都来此  
朝拜祖庭历数代  由古至今未停止

(1)    张道陵与天师道祖山

史籍记载张道陵  原名张陵客居川  
学道于与青城山  同出一脉鹤鸣山

据太平経作道书  自称太上老君传  
信奉老子为教主  以道德经为经典

五斗米道创立起  又称天师道来传  
后世尊张为天师  改其名为张道陵

后张显道青城山  在此羽化仙升天  
第五洞天列道教  神仙都会代相传

并与龙虎武当等  称四大道教名山  
天师洞又常道观  天师讲道而得名

传说那时青城山  有恶魔害老百姓  
道陵怒斩大恶魔  为名除害人人敬

天师洞左三岛石  上合下分绝神奇  
据说天师降魔时  电闪雷鸣突然袭

巨石空中疾飞来  妖魔作怪把张击  
张陵急速挥宝剑  顺势就将巨石劈

巨石一劈分为三  形成奇观三岛石  
故有记曰降魔石  又有称之试剑石

天师六十一代孙  张仁晸来祭祖时  
正值光绪第九年  降魔二字刻于石

降魔之时张天师  还用画符之朱笔  
投向群魔下喝令  不许魔王百姓害  

笔锋所向山石开  墨迹成沟扑面来  
沟深二十丈有余  宽五丈余世称奇

这是天师掷笔槽  古龙桥面对相立  
天师洞前古银杏  大树高五十余米

胸围七点零六米  乃是天师亲手植  
树龄超越二千年  银杏歌赞李善济

玲珑高出白云溪  苍翠横铺孤鹤顶  
姿如凤舞干云霄  气如蟠龙栖岩谷

青城建筑古遗址  宗教活动与习俗  
道教文化渗透深  堪称道教博物馆

东晋葛洪著文言  抱朴子之金丹篇  
云说青城峨眉山  皆是正神在其山  

唐代徐太亨称之  仙都众妙青城山  
福地会昌有佳域  天师羽化作神仙

后汉书刘焉传曰  陵顺帝时客于蜀  
刻苦学道鹤鸣山  以感百姓作符书

出米五斗受其道  陵传子衡衡传鲁  
后人袭称天师号  天师世家震神州

张陵之后青城山  道教流派纷纷出  
正一上青清微派  全真龙门更突出

(2)    建福宫  鬼城山

青城山麓建福宫  始建于唐丈人观  
五岳丈人修道处  五岳真君殿记言

赤城洞天宁先生  尝为陶官通神间  
屡蹈烈焰毫不伤  随烟上下极灵便

先生接受龙蹻经  御风云术身上炫  
黄帝顺风礼其问  遂封五岳丈人冠

两院三殿清重修  彩色牌楼近年建  
成都置使范大成  南宋淳熙第二年

奏请皇上赐其名  会庆建福宫名献  
帝以会昌神建福  古谣寓意不难见

建福宫之过雨亭  又有别称鬼城山  
八仙之首鬼谷子  隐居此地大名传

岷山真人有奇术  徒弟苏秦张仪出  
百家争鸣纵横家  杰出代表誉神州

诗圣杜甫到此游  丈人祠西佳气浓  
缘云拟住最高峰  缘云阁名出此游

(3)    范长生  长生宫

建福宫东石笋峰  危岩林立而不倾  
传说诸葛亮游览  发现碑文难认清

离奇难辨蚕丛碑  蜀国名士皆不识  
诸葛再游青城时  访得岩穴一隐士

一见如故范长生  诠诵碑文人称奇  
诸葛敦请他出山  长生依然逍遥哉

诸葛称他逍遥公  逍遥山水喜心怀  
西晋惠帝之时期  二李率众大起义

民奉如神范长生  慨然援助起义军  
军威大振下成都  成汉政权遂建立

李雄邀范求道志  欲迎为君而臣之  
长生固辞劝李雄  李称尊号继帝位

建国立号为大成  加范长生为太师  
范长生修真故址  长生宫在入山处

宋舆地纪胜云言  范栖止青城山里  
修炼为事喜逍遥  刘先主征之不起

就封他为逍遥公  得术长生久视之  
后来刘禅易其宅  为长生观传于世

南宋范大成曾在  吴船录中记经历  
叙其游览长生宫  范长生得道处也

有孙太古龙虎画  就在殿外左右壁  
笔势挥扫云烟动  盖画孙笔尤称奇

今存清人黄云鹄  听道人弹琴诗碑  
写于光绪第六年  五言律诗闪光芒

首言山深小易睡  二言入帘花气香  
三言起来面层嶂  四言万汇熙朝阳

五言道士弹高山  六言使我百虑忘  
七言范贤傥可即  尾言千秋共徜徉

后到一九六八年  不幸失火长生观   
残垣断壁遗构在  存于青城药厂间

(4)    读书台  祖师殿  玉清宫

青城山腰祖师殿  殿内有个读书台  
杜光庭之读书处  他是五代名道士

唐末五代文学家  勤奋读书举不第  
善工辞章文笔妙  天台出家当道士

中和元年为避乱  随唐僖宗入蜀地  
事前蜀户部侍郎  封国公传真天师

晚年居于青城山  三十余年写书籍  
虬髯客传广成集  还有道教灵验记

他将天师道传统  与上清道结合起  
总结发展其理论  突出贡献道教事

此地原有光庭墓  不知何时墓茔无  
有幸宋代陆放翁  游览青城开心怀

山中犹有读书台  风扫晴岚画屏开  
华月冰壶依旧在  青莲居士几时来

祖师殿称洞天观  宋代更名清都观  
唐代天宝第七年  薛道士居洞天观

炼丹修道历数年  后饮章陆酒而亡  
遗迹留世浴丹井  宋王濯诗叹沧桑

天上清都人莫到  山间仙观又荒凉  
惟余旧浴丹砂井  一酌今犹齿颊香

清代同治第四年  现存殿宇又重建  
殿供真武大帝像  三丰祖师同居殿

后有将军冯玉祥  闻胜亭在附近建
丈人峰北玉清宫  旧址原是天真观

始建一九三八年  药王孙思邈有关  
道教尊其孙真人  他晚年居青城山

他是著名医学家  多部著述在此完  
吕祖丘祖宁丈人  同在玉清宫祀念

*    帝  王  垂  青

天下幽深青城山  历来帝王更垂青  
黄帝开始到明末  轶闻遗迹数不胜

青城又名丈人山  轩辕黄帝为战胜  
战胜蚩尤统中华  遍访五岳访高人

问得龙蹻飞行道  青城山之宁仙人  
于是就封宁封为  统领五岳之丈人

访宁桥与问道亭  轩皇台等今尚存  
后人又在三清殿  后面建起黄帝祠

记述其事祀黄帝  于右任先生撰题  
楹联意境深幽远  书法绝美世称异

龙蹻问道草昧兴  翊卫神州腾世界  
冯玉祥将军撰题  颂词刻于黄帝碑

伟大民祖轩辕帝  仁爱各族战功烈  
能文能武制礼乐  垂教子孙芳千古

建福宫后殿楹联  归隐故事喻望帝  
可怜林深栖杜宇  几番唤望帝归魂

清代咸丰年间时  就在金华宫旧址  
发掘千斤铁铸鼎  祥云缭绕鼎外壁

栩栩如生八飞龙  工艺高超难比及  
考证铁铸飞龙鼎  实实在在有来历

唐睿宗的两女儿  玉真金仙两公主  
焚香修炼专用鼎  太极元年宫城出

毅然遁入道教门  修道隐居青城山  
金华宫里炼金丹  二十年后化登天  

唐玄宗与青城山  关系极大有根源  
山脚飞赴寺众僧  公然占领常道观

势单力薄道士们  四处告状求高官  
不信道教武则天  执政无果三十年

后来信道唐玄宗  敕令寺僧还道观  
青城道士六年后  刻石立碑永留念

唐玄宗之诏书碑  婷婷藏于三皇殿  
玄宗诏书清改青  从此叫做青城山

五代前蜀世家载  皇帝王衍与太后  
太妃尝游青城山  皆画云霞宫人服

飘然望之若仙人  衍自制甘州曲述  
上下山谷飘若仙  衍常自歌宫人和

太后太妃成都女  徐姓二女有国色  
擅长诗文天姿美  皇父王建纳二妃

王衍即为大妃子  貌似花蕊小徐妃  
花蕊夫人建直呼  王建也曾带领其

皇后徐妃等众人  游玩青城有兴致  
入夜住宿丈人观  月余不返朝不理

大臣小妃都先后  奏请王建回都里  
唯有皇后不同意  次日此地遭雷击

轰雷击中皇后死  王建大惊成都回  
不久之后就驾崩  王衍遂将王位继

继位仍不理朝政  大兴土木青城山  
兴师建起上清宫  花蕊夫人多次劝

尽管如此蕊夫人  情有独钟青城山  
常赋诗歌咏青城  秀丽山河入梦中

翠驿江亭近玉京  梦魂犹似在青城  
所恨风光看不足  却驱金翠入龟城

相传明末庆符王  屯兵青城常出征  
以图恢复大明朝  陈妃日月盼王胜

梳妆丈人山麓前  等候庆符王凯旋  
不料庆符王战死  陈妃殉情自尽完

遗下陈妃梳妆台  古人题诗台上留  
水月山花万种愁  镜妆高处晓云收

迷离蝴蝶传金粉  婉转峨眉想玉钩  
香草有情台畔绿  溪光无语庙门秋

红颜寂寞知多少  不及荒寒一墓丘

*   名  士  风  流

文人雅士多流连  吟咏之所青城山  
唐代杜甫与钱起  贾岛岑参赋诗篇

五代李珣宋陆游  明代文人杨升庵  
清代还有李调元  近现代人亦留言

于右任和徐悲鸿  书画诗文有遗篇  
更有甚者宋张愈  隐居著述青城山

当过试秘校书郎  后隐居白云溪畔  
毅然六次辞诏命  杜门著书非等闲

其夫人随之隐居  自号隐夫人自言  
不贵人爵命乐天  脱簪散发眠听泉

1)李善济撰长联

题刻甚多青城山  著名有斋堂楹联  
清名画家郑板桥  书法联语双绝冠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还有书家黄云鹄  所题大字绝深沉

山门石壁四字挺  天下第五名山劲  
最为著名李善济  所撰长联惊世人

联长三百九四字  长流浩荡催人奋  
远超昆明大观楼  成都望江楼长联

李联现置建福宫  后殿楹柱立两边  
纵横八百里舆图  红吞沧海绿瀛洲

犹存芳躅读书台  庐山面目都露出  
可怜林深栖杜宇  几番望唤帝魂舞

若遐荒事悉缥缈  巾帼共谯岩竞秀  
携孤琴御史曾游  吹长笛放翁再住

长联浩瀚情意重  气势恢宏震千古

2)张大千梦结青城宅

一九四零年前后  国画大师张大千  
举家寓居青城山  寻幽探胜历艰险

泼墨弄彩绘新图  精品国画逾千幅  
天师洞和鸳鸯井  麻姑池题碑碣竖

刻石画像青城人  亲植梅树上百株  
早在一九三二年  大千表达绝尘愿

赠别画家吴一峰  宿愿结庐青城山  
青鞋布袜绝尘事  与君徜徉山水畔

一九三八年之秋  首上青城张大千  
感慨万端望美景  情不自禁赋诗篇

沫水犹然作乱流  味江难忘蜀醪投  
平生梦结青城宅  掷笔还羞与君同

大千自号青城客  图章一方精篆刻  
六十年代张大千  旅居巴西圣保罗

远隔重洋画青城  巨幅全图奏凯歌  
权供自家人卧游  赏画尤念在异国

七十年代又移居  美国蒙特瑞生活  
画青城山第一峰  为青城山餐厅作

看山还是故乡青  大千晚年思念多  
而今能画不能归  终身眷恋是祖国

3)徐悲鸿青城写生

杰出画家徐悲鸿  也曾写生青城山  
他与夫人廖静文  一九四三年暑天

常沿小溪幽静行  来到一座木桥边  
展开画夹忙写生  深山幽林响清泉

一边画来一边听  美妙鸣奏震山涧  
徐先生还喜欢去  朝阳洞与上清宫

写生作画赏自然  他还独居天师洞  
挥毫作画无数幅  精品创作令人惊

插图国殇与山鬼  屈原九歌壮其声  
奔马天马制石刻  赠与道士出大名

(5)    于右任愿与青山共白头

书法大师革命家  爱国诗人于右任  
一九四一年初夏  游溯岷江去访寻

神禹故里一路行  青城景色爱得深  
兴致勃勃看不够  面对美景慨言稠

绝妙泼墨写意画  愿与青山共白头  
古黄帝祠上清宫  撰题楹联乐心头

手书黄帝阴符经  青城纪事诗吟响  
翠浪东倾接混茫  眼前忧患讵能忘

空山叫断棒棒鸟  一夜惊心似战场  
名书画家董寿平  青城梅花绘得棒

于老欣然题词赞  意气风发书豪情  
寒梅雪里香更浓 仙境人间难自永

犹余故国青山梦  画得神州大一统  
于老晚年梦游此  弥留之际留诗章

葬我与高山之上  永远张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不见兮  故园永世不可忘

*   后  山  秀  色

七十公里距成都  青城后山在泰安  
总面百平方公里  东北相连赵公山

熊耳卧龙西北居  西南六顶天国山  
若到天师建福宫  东越天仓乾元山

( 1 ) 一山幽意论平分

自古青城天下幽  美誉不惟赞前山  
后山幽绝亦著称  故有幽意平分言

后山建有泰安寺  该寺最早唐始建  
逮明复振楼殿壮  明末兵毁清重建

寺旁有一舍利塔  三通古碑立于前  
银杏桢楠红豆树  数十古树合抱难

寺前横卧古驿道  灌县必经通金川  
唐在此设味江寨  味江镇在宋时建

五溪合流在这里  五峰环聚美幽妍  
五龙沟江蜀醪榭  壮丽楹联耐人看

四维黛色浓千岭  一路江声问五龙  
传说古蜀王杜宇  倾献米酒味江中

将士共饮同欢畅  把酒青山抖威风  
三潭雾泉更壮观  三泉龙定涌泉洞

神仙洞口浴仙岩  一字排开数石潭  
光滑无苔四十八  水清宜人映蓝天

传说青城山神仙  在此沐浴唱欢颜  
仙气浓郁神仙洞  附近有天台寺院

遗址周围有古墓  宋代明代几十座  
周围散布均石椁  墓有单椁与双椁

有的一穴葬四椁  花鸟禽兽石壁刻  
黄鹤桥外飞泉沟  十公里长入味江

其源出自华蓥山  溯沟而上绝爽朗  
泉声鸟语不绝耳  寒潭飞泉气势壮

其中三景尤为绝  幽谷飞泉真叫棒  
闭月落雁两潭美  观音岩瀑布尤响

百丈长桥称天桥  惊险栈道嵌崖上  
古树苍藤挂满壁  步移景换莽苍苍

双泉水帘壮丽景  好似花果水帘洞  
双声泉落万丈涧  呼呼长啸天外惊

白云群洞更幽深  海拔一千六百米  
大大小小上百个  天然洞穴绝绮丽

洞内有河又有桥  宛若洞天仙府里  
白云祖师传在此  隐居修炼升天去

第一大洞群仙洞  群仙塑像洞内立  
白云祖师含笑迎  群仙争先飘然至

海拔最高老君洞  李聃传道塑像奇  
此地最佳观日处  气象万千迎晨曦

故而又名迎曦洞  游览白云群洞时  
穿行悬崖绝壁间  古木绿丛云海移

云上诸峰若仙岛  肩挑明月听鸟啼  
清代灌县乡土志  白云诸洞记详实

诸洞如屋可居住  唐宋时有禅僧栖  
成都知府黄云鹄  闻其一洞有刻石

亲自攀援附葛上  果见岩壁题刻诗  
字迹依稀尚可辨  吟咏半日不忍离

2)味江品味难忘怀

味江源出长乐山  蜿蜒曲折过青城  
太平寰宇记得清  蜀王当年西番征

时有野人壶浆献  蜀王投之入江中  
三军饮之皆醉倒  故叫味江出大名

味江穿过后山境  沿江两岸多美景  
千寻绿嶂夹溪流  沿途八十六座亭

天梯栈道相勾连  散布期间靓丽增  
上溯味江沿古道  山水画卷巨幅擎

千古豪情添绝唱  揽胜探奇登高峰

3)蜀茶产地出义士

青城后山出蜀茶  宋代曾设味江镇  
宋初农民大起义  领袖王李均茶民

不满朝廷茶垄断  淳化四年举义旗  
提出均贫富口号  反对苛政茶贸易

王小波战死以后  李顺领导义军起  
大蜀政权次年立  历时三年被压制

梦溪笔谈隆平集  宋史太宗纪有记  
味江茶场在沙坪  沙坪背以沙坪山

前临味江水南流  青山环抱绿水甜  
元代即有茶场称  佳茶清代贡品献

现沙坪锅圈岩建  农民起义陈列馆  
为仿宋砖木结构  左右厢房与正殿

附近还有圣母洞  太清宫等好景点  

4)献忠佚史留大名

沙坪溯江上行游  连峰相对出两岸  
丹岩削壁映碧水  碧水奔腾绕青山

幽静群山牵游客  残留古迹吸人眼  
明代浮雕大士居  石窟在下观音岩

摩崖石刻陡溜子  险峻巍峨耸青天  
赵公元帅石刻像  威严端庄向前看

七阵沟与三道水  军僧激战在当年  
相传明末泰安寺  寺僧了空很阴险

蜀王残部他勾结  作对义军行暗算  
献忠部属找土人  带路巧打偷袭战

通灵沟袭泰安寺  大获全胜奏凯旋  
寺院焚毁僧溃败  了空触岩上西天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