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含泪笑,风烟做良辰。(四)
-------纪念我的父母亲
从政党理论及政治经济学说来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广泛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结合产生中国共产党。 这是现代中国史开天辟地的第一件大事。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件大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第三件大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们国家走了弯路。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不好写政治课)有些脱离中国国情。“chairman mao”weibei maozedongsixiang.)巨人都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还有一些未认识的未知王国。 伟人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然,父母们不懂这些道理。著名的“猫论”。 “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似乎他们更懂些。对于农民‘吃饱穿暖’就是大事。 对于土地的感情,恩情。农民最有体会。那些饿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父母对一粒米,一粒粮还是珍惜。每次回家饭碗必须吃干净,桌上掉的饭粒也得吃。经常说:????(不写影响你的食欲)的饭吃了考状元。尽管话语粗俗,也在道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下一粒籽,秋收万颗粮。四海无闲农,农夫犹饿死。” 在农业大国的古老中国。对人赖以生存的就是粮食。 有多少人因为饥饿而死,又有多少人因饥饿而揭竿起义。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盛世无饥累,何须耕织忙。”在父母的眼里,容不得土地抛荒。容不得地里涨野草。在今天看来,我们的世界与他们的世界不一样,在于他们与土地的感情。记得父亲看见邻村有荒芜的天,也捡来耕种。在寒九天,耕犁除草。因为我们没见到饿死人的场景。有一首诗 《七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解决了人吃粮食,就有更多的余粮养畜,牛羊满圈五谷丰登,改善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社会的物质生活。 再有余钱就得改善居住环境。中国人历来把修房造屋作为财富传承,造福子孙的大事。在80年代,中国农村第一波建房高潮。家用电器也进入千家万户。谁家有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那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我记得76年巨人的逝世的追悼大会,所有人都到公社(现在的乡政府)集会,全乡只有广播站一台黑白12寸电视机。79年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上映,公社附近的村民都汇集在乡广播站陈老师那点看电视。陈老师人也很好,把电视机搬到大院坝,以满足更多的人了解外面的世界。香港的繁发富足生活,令我们打开眼界。 全国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农民在耕织忙,学生读书忙,商人生意忙。城里不知季节变化,农村已经已经春暖花开。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先在农村进行。身份证的发放,昭示劳动力的流动。 沿海珠三角的开放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大量的产业工人。家庭承包制解放了生产力,有些农民从田里起来,洗干净腿上的泥。成第一批外出的务工人人员,一个新的词“农民工”出现在中国人的词典里,一些怪名词“打工”,也叫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