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20|评论: 0

[散文随笔] 史料记载中的禹木公 蒂尕字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钟灵毓秀的汉阳县柏泉乡(属东西湖区),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浓郁的文化氛围、治世的爱国情怀,孕育出无数名人志士,三甲张氏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禹木公讳张三异,他的故事代代相传,津津乐道讲叙至今。
    自元末明初其家族从江西江右分派麻城、迁黄陂分火山盘龙城,复迁汉阳丰乐里(柏泉)以来,在此地已繁衍生息六百年。这里学风浓,文人蓊郁,其家族撰写出大量著作,东西湖历史文献半壁江山,旧汉阳历史文献的四分之一,均出自三甲张氏家族之手。

   “荒径入林山寂寂,洪涛接岸水悠悠。从禹木公闪亮的人生轨迹,和其家族人的命运能看出,柏泉这,地处武汉西北隅的湖区,能孕育出这样多的能人志士,与当时的大环境、风水是分割不开的。

其实人们无时无处都在不断努力,但要学会,无事时必戒慎恐惧,有事时。必精察其是非。史料记载:科举出生的禹木公,所至皆有善政。清·顺治五年经魁中举,次年联捷进士。禹木公洗腆养志,孝养父母,无微不至。每岁捐谷千余石,为母亲赈贫添寿,计捐三十余年。友爱兄弟,四乳同皓的和睦家庭。

禹木公有胞侄十七人视犹己出,每侄腴田三十亩以佐膏火。同宗同居千余户于读者教之、耕者助之、女则代为之嫁、男则代为之婿,体恤周详,惟恐有一户不得其所。顺治九年(1652年)自五月起,延长县再遭旱灾,旱情比顺治七年严重,张三异如前年一样,虔诚祈雨五日,遂得甘露。修筑祠堂、置办祭田、博济乡里、考定世次、创修宗谱。捐资数百金建石潭泾、东流港桥。

禹木公自小聪明过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岁外敷读书,一目十行卷曰不忘,而且擅长属对。那年,姑父刘应贤见其不凡,测试对应能力,张三异回答敏捷,刘应贤惊喜对其父张士彦道:“是吾佳婿也!”,拔下髻上簪子递于道:“百岁之姻,即为次定”,自此,神童张三异名噪四乡。

顺治十一年禹木公抽调省城任乡试考官,经他所选考生,八人中举,一人名列榜首,上副榜的六人法家名眼”名噪一时。

顺治十二年兼理南阳推官,梳理该府十三县多年的重大积案,每次开庭他口问笔录,当堂写出判词。经他审理,陈案立断立决,先后平反冤假错案数百起,获片言折狱”的美名。名士彭禹峰将案牍撰《雪史》,他在序文中写道:“广之宇内,活豫者活天下也。

在南阳禹木公掌管刑事、钱粮、赋税三方大印,多职置一身的他事必躬亲,从不用刑名、钱谷等幕僚。办事效率之高,同仁为之惊叹。河南巡抚称赞他:“真能吏,良吏也,不愧是一代名臣。”并上书举荐。

南阳土匪占山为王,南汝兵备道楼某用禹木公之计破贼。禹木公为前锋,率众四更出发,深入贼巢,左臂中箭不退却。破贼后只办首恶,胁从均放回家务农。任上还修建《医圣祠》祠,给张仲景立碑,其碑系禹木公所书所立。

康熙二年(1661年)五十五岁的禹木公看到绍武跨江大桥损毁,他带头捐款,筹集万余金,用五年时间修复绍武主要通道,取名长虹桥。该桥采用房桥型,有房一百四十间,远近百姓受益。并著有《重建绍武府长虹桥碑记》。

康熙二年、四年间,两次受到清圣祖玄烨(康熙)的接见。在京城期间,拜访了孝感籍同乡、户部待郎严正矩,诗词书信来往不断。就这样,开始他俩数十年的交往。

在绍兴赴任的那段日子,禹木公甚是开心。绍兴人文荟萃,禹木公如鱼得水,他常和学子们探讨国家大事、学术问题,书信往来乐意不绝。他还常到学府授课,当面批阅童生习作,凡经他指导过的生员,先后都取得了成就,登科及第者接踵而至。任上主持编修了《绍兴府志》,为之撰文作序。

禹木公回乡后,除了著述教育外,还热心帮助宗亲,致力家乡建设。他给十七个族侄每人三十亩良田,让其安心读书。还捐资修桥建祠,购置祭田,周济四邻因入祀“乡贤祠”。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禹木公在杭州西泠客舍撰《<廿一史弹词·>题辞》。禹木公素爱明代扬慎《廿一史弹词》,视为读史津之梁,日手弹词一编,咏歌不辍。因弹词缺明史部分,综合明代二十四祖十四宗三百年之事,撮要敷陈,续著《明纪弹词》。《廿一史弹词·註》禹木公父子勤奋耕耘了三十五年。还吩咐次子张仲璜:“杨先生放废滇南,时胸中忧郁,忠君爱国之心,无可寄,寄之歌词。一弹再鼓,隐寓夫劝惩来世、扶正人心之旨,予并续明词,俾无缺漏。惟是词意隐括,恐读者按词忘事,其于劝惩之旨,终觉展卷茫然。汝其综此两书,详注而急梓之,以公同好,可耳?”张仲璜奉命,历寒暑而注几成。次年回乡后又数易其稿,请其父订正。此书直至禹木公逝世后第十九年,也就是禹木公作序二十七年后,康熙四十九年(1701年)付梓行世,称谓“视履堂刻本”。以后有雍正五年(1727年)张坦麟重梓家刻本谓“树玉堂刻本”;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资善堂刻本”;及民国时期刻本等。

·康熙十四年(1675年)冬,六十五岁的禹木公,未能从丧母阴影里走出来,面对国事家愁难于释怀,写《往白云山作》道:“凛冽风霜扑面寒,流离烽火隔征鞍。鞭箠载得愁如许,满目烟雨拭泪看。

当朝人评论禹木公负气节,敢言敢为,而居心坦易”。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所致之处均入“名宦祠”。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七十九高龄的张三异,遇到当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廷玉。面对十六岁的张廷玉,慧眼识珠的张三异大为感叹:“后生可畏......”即兴赋诗:丰度如君美,方今未易伦。快聆燕国训,喜见凤毛新。次第珂声骤,纵横书气振。储才需制锦,缥缈正离尘。摘自《来青园全集》(点击链接看视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