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处处有红楼,梦醒时分一场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借其中味。
--------闲得慌,写文章,不谈国事。
第一回:表兄妹成婚无宴席,一纸婚书成家立业。 叔父家里有个大哥,俗话说:长兄为父,叔父的大哥(大叔父)有传统的儒家教育。他们的父亲去逝得早,过早的担负家庭的重任。其家人共计6人,在人民公社时代,算主要劳动力,还有一个大姑。人生不幸有三:“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此人生之悲也。 我的叔父就幼年丧父,在大叔父的带领下。养家糊口,日子可谓艰辛。农民只有年年捆绑在地里劳动,家境贫寒。自然大叔父的婚事是个头疼的大事。好在大叔父为人厚道,做事吃苦。热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好人有好报。队里的好心人介绍我的大叔妈,她们那里的自然条件较差,与我的大叔父成家。大叔父的婚事拖延了他后面的大姑婚事,农村就是那中风俗。老大没成家,老二就得等。就在大叔父成婚后的一年内,大姑也就成婚了。家里穷,就简单的办理。在哪个年代,亲就是亲,亲情大于钱情。 我的叔父与我叔妈是表兄妹,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两下无猜。在家里的长辈保媒成婚,他们都知道家境贫寒,就开创了婚事简版的先河。一纸婚书成婚。在他们同辈人,同龄人经常开玩笑他们,说他们偷吃。人穷无语,说说笑笑,相互取笑。作为我们晚辈,还是规规矩矩的称呼。 叔父叔母成家后,还是蛮辛苦的种地生养。叔母是山上的人(山区)不怕吃苦,有坚韧的毅力,勤劳的叔母念给她听。这一来二往,深圳的信息让叔母打开眼界。到深圳去找饭吃,劳动力的价值双手改变家里的贫穷。叔父的舅舅(我称舅公)在深圳,总要写信回来,舅婆不识字,总得让比家里高。在那时物价稳定时期,货币的拥有量就是财富。 叔父在家种地,叔母与本队的几个人(女性)结对外出到深圳淘金。开启我们刘家坡村人走向深圳的发展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政策好不好其实农民先知,最初的限制人口流动。有不怕事的到深圳尝到了甜头,那实力就是寄回家的人民币。在当时这些有钱人还是保密的,只是这汇票还是泄露了收入。它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一切都是空谈。捞到票子就是实力。管理大官小官,铁饭碗。 我的叔母没有技术,初中文化。在一家工厂饭堂煮饭。人勤嘴甜,煮饭还不错。慢慢的认识工厂的一些技术师傅,他们都有技术。工厂运行,不全都是大师傅,有时也需要小徒弟。这就为我叔父到深圳务工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