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胎确实是个逻辑
一口老井
每次看到钟南山院士出镜,都觉得特别心酸。大厦将倾兮,还需八旬老汉提刀上马,令人神伤,还有些悲哀。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跟大家探讨:假如此次没有钟南山院士,我们会怎么样?我想了一下,至少有两点会不一样。
一 如果没有钟南山,1月20日,不会有人对媒体公布人传人,至少人传人的消息会推迟,推迟几天不好说。全国人民仍会处在喜洋洋的春节气氛里,人们会继续流窜于各种商场间,会觥筹交错,会欢声笑语,会等待着春晚上演,观看盛世年华,赞美人间值得,却不知道寒刀已抵腰眼儿,转个身就被刺穿。
当大家意识到疫情爆发了,或者说,当隐瞒疫情的人发现隐瞒不住了,封城,会有多少城要封?会有多少倍于现在的人会因此丧命?整个地球上会怎么样?
此时此刻,我们或许根本没有精力去指责英国人的群体免疫,甚至有没有命去帮助意大利都难讲。
这一切疑问,我真不敢猜,不敢想。
二 如果没有钟南山,在抗疫中,大家可能会少了一根精神支柱。
精神支柱之所以称为支柱,因为它能在绝境中给人信心,让人们认识到还可以有值得信任的人,不至于对一切都产生怀疑,不至于失去凝聚力,不至于不战而败,不至于后人们留下笑柄,不至于愧对华夏先祖。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除了一老能给大家经验,最主要的是,这一老是主心骨,定海神针,有他在,大家心里就稳,人心就齐。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一老,我们现在才有能力出征世界,才换来意大利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如果此次没有钟南山,与病毒作战的战场上,谁来为我们驱散恐惧?难道要靠高福和王广发?快拉倒吧。
嫂子说,早知如此,老子到处说。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嫂子早就知道了问题,如果可以到处说,就不需要期待着八旬老汉冒着马革裹尸的悲壮出征,也可以把灾难降到最低。
也就是说,本可以不需要钟老爷子,就能把仗打漂亮了。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离不开老爷子,他出面了,才算是一场战争,而不会演变成单方面屠杀。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问题没解决?
我们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赞美我们的英雄,比如医生、护士、警察、社区工作者、一些公务人员、还有一些党的好干部、某些政府机构、坚持送货的快递小哥、捐钱捐物同胞和国籍人士的高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但是,这场胜利真值得庆祝吗?真值得炫耀吗?真值得六六这些人笔下那种感动吗?
华夏民族是伟大的,最伟大之处在于找到自己的问题,修正自身的错误。比如我们伟大的遵义会议,比如我们伟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比如离我们最近的十九大。
找到问题才能昂首阔步向前,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而非拿别人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些人的逻辑:
你看,美国人也隐瞒了实情,你们怎么不骂美国人?英国人提出全体免疫,这要是在中国,肯定会被骂死。你看,疫情那么严重了,意大利人还到处跑。
你的轮胎破了,难道别人的轮胎也破了,哪怕别人的轮胎破更大一个洞,难道你就不用给自己的轮胎补洞了?你就可以忙着帮别人补胎,任自己的轮胎跑气?
这确实是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