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农村发展之探索 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砖家。蓬安农村的发展与时代有点脱节,蓬安的消费一点不比城镇少。基础设施可以说不错了,农民的钱袋子还是鼓不起来。如果不是劳务输出,可以想象还是贫穷的。 最近有的网友高铁的呼声有点高,本人寓见可能自身的基本功没到家。经济总量,拳头产品,流动货物。消费能力。“三流”人流、物流、财流。还有思路。 上世纪80到9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蓬安还是有几个品牌。我记得最明显的就是柑橘。那是云南贵州河南等地商贩到我们这些地方收购柑橘,每年冬春之际农民收入不错。 在小经济圈里,那是柑橘价钱可观。 由于外出人员增多,务工比务农收入高,来得快。旱涝保收。没有重视自己的优势,加之各自经营,没有规模化。失去优势,没有品牌叫的响。没有流动的产品。没有钱流,物流。只有人流。我看说河舒豆腐的品牌,我在商场没找到。这说明市场份额少。 劳务经济支撑发展。分散的土地承包制,在吃不饱时代有促进作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没有叫得响的农产品,现在需要合作,集团化。土地分片承包,更利于规模化种植。 还有信息化方面,几乎没见到,农业指导信息。预测信息,就是指导农民,预测农民种植什么。 还有市场,农民不知道去占领。我不知道蓬安有没有农技指导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农村要发展,我觉得蓬安应该有类似的农产品信息网。哪里有什么可买,哪里有什么可卖。哪里需要什么种植。天天科学,天天信息。还是需要专业的规划师,农技师帮助。农民,农村,农业才有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