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 佛 教 名 山
佛教涉足峨眉山 远比道教来得晚
然而后来者居上 闻名天下成佛山
(1) 鹿迹莲花示蒲公
初殿位于骆驼岭 海拔一千四百米
上可通达华严顶 峨眉山志早有记
东汉明帝永平时 六年六月初一日
隐士蒲公登山来 采药见地印鹿蹄
状如莲花很娇美 金发人将白象骑
从此空中飞驰过 采药蒲公大惊奇
后来问宝掌高僧 得知普贤显相是
选中峨眉做道场 蒲公决定舍家弃
山岩顶上修一寺 取个普光殿名字
供奉普贤扬佛法 成为全山第一寺
故称初殿展风姿 南朝范镇写诗颂
前去峨眉最上峰 不知崖障几千重
山僧笑说蒲公事 白象曾于此发生
不过此说有异议 宋代范成大行纪
谓有旅店之数簇 可供游人来小憩
故名簇店叫得乖 明代续恩来建寺
山形如鷟称初殿 鷟初谐音误讹是
(2) 巧筑九十九道拐
九老洞下有险处 即是九十九道拐
聚在红椿平道中 坡道最长多弯拐
山坡最陡蹬最高 游人至此却步来
清代文学家赵熙 峨眉纪游诗中云
险处依稀到百分 上方人语半空闻
人行转折传书势 春蚓秋蚊画子云
虽称拐弯九十九 实际只有五十五
当年普贤有目的 灵祖菩萨来开路
考验居士诚意否 依山傍坡把路修
开了九十九弯拐 九九道拐从此出
后来有个云游僧 看见众人难攀登
就命土神来取直 铲掉四四又叫停
弯拐剩下五十五 僧知普贤心意行
不久还有八罗汉 上山拜佛心笃诚
听了菩萨修路事 济世度人决心生
效法菩萨把路修 山坡小路改造成
无险无弯一坡道 冠上罗汉坡美名
(3) 白水秋风万年寺
六大古寺在峨眉 居其之首万年寺
面前相对钵盂山 双龙岭在背后依
东晋创建普贤寺 唐僖宗时重修葺
原来殿宇有七重 规模宏大难匹敌
几经兴废历坎坷 仅存砖殿明代立
重建山门五三年 还有厢房与殿宇
寺庙周围多枫桑 每至深秋颇壮丽
红叶满山映蓝天 景色佳美如画里
白水秋风之美誉 远近闻名震川西
峨眉十景出新篇 清人谭钟岳诗云
曾闻白水出真人 此水由此不染尘
何遽秋风吹木落 万木深处悟前因
寺前第一山仨字 宋代书家米芾书
砖殿又名无量殿 外部通高十六米
边长十五点七米 墙斗窗棂皆砖砌
屋顶如锅来覆盖 中间空阔螺旋式
屋檐门窗穹窿顶 图案优美色艳丽
四周齐整正方形 建筑奇葩堪无比
殿藏普贤大铜像 六牙白象座下骑
总计六十二吨重 高达七点三五米
精巧雅致又庄重 造型生动世珍稀
(4) 万山路尽劈天门
金顶卧云庵下有 巨大天门巍巍立
云峰巨石高六米 长十六米宽十米
中间有一直巷道 巷道跨度达一米
上面题刻多难辨 俗称天门令人奇
唯明代张能邻书 天开不二字清晰
嘉州太守孔方照 曾在此地将诗题
可是鲁公天劈处 谁将神钥起鸿濛
极言天门妙生出 鬼斧神工天地惊
明代曾在石门内 修建一个天门寺
通天门与临危谷 可惜早已无踪迹
相传普贤骑象至 巨石当道心中急
开路先锋是灵祖 举剑就把巨石劈
劈开巷道普贤过 又说当年在瑶池
王母举办蟠桃会 两守桃园仙女子
趁机从天门石上 私奔人间寻郎仔
王母得知怒气生 命巨灵神断巨石
绝其归路不留情 巨灵神将巨石劈
三斧将石劈两半 万山路尽天门劈
清代谭钟岳绘图 到此作天门山诗
化成遥接九重阍 刀劈全无斧凿痕
一任名山高万仞 冯虚我亦入天门
——【待续】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注册后积极发帖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