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增动力,脱贫攻坚真收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对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 基层减负要从样板标准减起。所谓样板标准就是地方固定动作,比如了解联系帮扶户情况,一定是入户打卡为准,这样机械统一的样板标准容易考核量化却不是达成帮扶联系的唯一手段。基层减负不仅是要减少考核检查次数,也应减少不合理不科学的标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目标,树立结果导向,综合运用电话、微信、入户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重视结果运用,以问责和激励鲜明导向,挥好基层减负、破除形式主义的指挥棒。 基层减负要从“花架子”功夫减起。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更是党兑现第一个“百年承诺”的关键之年。为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必胜信心,铆足劲头加油干。但一些“不咸不淡”的景观扶贫、不精不准的泛泛帮扶,不仅耗费了精力财力,群众得到的实惠不多,还导致通报整改,这让基层人员忙于奔走、困于表册,身心疲惫。因此,基层减负戒骄戒躁、沉下心忌漂浮,咬定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目标,拿出绣花功夫精准制定措施,把整改成效、脱贫质效放在首位。 基层减负要从应付取巧的侥幸心态减起。平时工作做扎实相当于铺好垫脚石,反之就是搬来了绊脚石。个别地方、单位的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年年岁岁花相似”,这其中不能说没有偷懒取巧、应付检查的侥幸心态。因此,以此次整改行动为契机,严守实事求是、立足实际、聚焦目标的硬杠杠,增强工作责任心,力争把工作往细里想、往实里做,也是避免“又双叒叕”忙整改、越忙越改的必要举措。 在基层减负的路上,需要坚持“白猫黑猫论”,综合施策。一味强调减少考核督查必定监督失效,推动乏力,唯有简化不具有必要性的考核标准,以结果为导向优化考核,深化运用,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摆正政绩观、增强责任心,把工作做扎实,才能真正破除形式主义,松绑减负,让脱贫攻坚工作真正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