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神经末梢,虽然形态“微小”,但是作用“重大”,基层形式主义,如同虎视眈眈的病毒,随时能够麻痹末梢神经,影响党的机能。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的弊端,为克服形式主义找到了最佳切入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困扰基层多年的形式主义问题还需久久为功。今年已到了全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关头,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要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就必须练就真功夫,从改变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入手,给自己划一条分界线,远离形式主义的消耗与影响。 克服基层形式主义,要拒绝盲人摸象。基层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习惯于“唱高调”,让基层干部难以“弯下腰”,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检查多、APP软件平台多......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这些无用功就成了压死基层干部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在调研、分析、解决基层问题的过程中,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一旦用错药,那么党的神经末梢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伤了基层公信力,影响群众凝聚力。 克服基层形式主义,要避免掩耳盗铃。很多基层干部将形式主义视为工作开展的“安全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充斥着这个看似安全、实则危险的空间。过多过重的强调工作留痕,过频过繁的检查考评,自认为将工作做到认真细致,实则是分散了基层干部的精力,加重其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基层干部必须要真正看清自身问题,避免一手抓破除形式主义之事、一手行形式主义之风而不自知。“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顶上劲”,否则任何短板和漏洞,都可能让整体工作功亏一篑。 克服形式主义,要破除画饼充饥。脱贫攻坚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基层战斗力,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之下,画饼充饥犹不可取。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干部还需实实在在的下沉基层,深入群众,正确分析形势、客观认清困难,制定好实绩目标,将责任实打实地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以点带面,化风成俗,让群众简单而直接的沐浴在党的阳光下。 克服形式主义如逆水行舟,不能进则必然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为基层减负,替干部松绑,让群众宽心,把《通知》要求落到实处,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奋楫摇橹,以持之以恒的态势、求真务实的作风拿下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