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fw5086

[热点事件] 在英格兰抗疫杂记(连载,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3日


全人类仍被笼罩在新冠病毒带来的阴云中,英国的这一片愈发浓重——日增死亡人数再次突破新高,达到了684人,累计死亡3605例;日增确诊病例4450例,累计38168例。关键的问题是目前英国的检测目标,现在提出在本月底每天完成10万,而目前只能每天2万多人,远远不够。

今天最令人感动的是,晚上8点女王针对疫情发表特别讲话。女王奶奶感谢了留在家中的人,感谢了关键岗位工作者,动情地说“尽管我们可能还要忍受更多的苦难,但是美好的日子将会回来:我们将再次与我们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将再次与家人在一起;我们会再相见。”她的讲话极大地鼓励了人们。

在早晨的晨会当中,我向全体员工动员:我们眼下每一天的工作就像一场场战斗,为什么要去面对枪林弹雨般的疫情?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旦我们穿上制服,那么我们就成为一名战士,枪炮声就如同战斗的号角。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安全,如何才能让我们服务的对象得到安全?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冲锋陷阵,去战胜敌人,那才是我们最安全的保障!我不是英雄,但我自豪地说,我与英雄并肩战斗!听着我的讲话,有人偷偷地抹着眼泪,转身投入到了工作!

郁3.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4日


北京时间上午10点,国旗半垂,举国同悲。人们静立垂首,气笛哀鸣回荡。我虽然远在异国他乡,悲怆感同身受。遇难同胞安息!

今天又有国内的朋友在问,英国目前的疫情这么严重,你们一家是不是应该考虑回国躲避?

其实这个问题早有答案:首先非常感激朋友们的好意,心意领了。但回国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一则因为我们一家都在英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开;二则,疫情战事正紧,我工作的地方就像战场,哪有战士临阵脱逃的道理;第三,只要注意防护,就可避免感染。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就做到了零感染。第四,现阶段航班基本停运,经他国转机路途遥远、太费周张,且增加途中染疫机率;第五,即使有了航班,但机票价格令人生畏,数万元一张,对于我们工薪阶层只有望洋兴叹;另外,按中国近日颁布的要求,回国前需要核酸检测阴性才能登机,回国后立马酒店隔离14天。这回去有啥意义?


由于禁足令的原因,加之疫情持续严重导致确诊病例和死亡数字的激增,人们终于肯好好呆在家中遵守隔离规定。不少地区街上也愈发空荡,人影罕见。而这反而给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在伦敦东部,以往通常在公园里的鹿群现在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漫步,还到在一排房屋前的草地上啃食草皮,晒晒太阳。这也给我们提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共同爱护这人类唯一生活的星球,爱护这个环境。

郁2.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5日
昨天电台、电视、报纸,见得最多的就是女王伊丽莎白发表的历史性讲话。敦促国人“自律”、“坚强”。一定会战胜疫情,“我们将和朋友重逢,和家人团聚,我们后会有期。”在位68年,女王公开讲话只有四次,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举国哀痛之际,这一次是四次当中之一。

疫情肆虐,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应该有合适的方法与渠道对大家的心理进行疏导与干预。我女儿在英国取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现在也英国全民健保NHS下属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方面工作。从她那里我也可以得到一些免费的咨询。目前迫切应该具备的心理建设有几个方面,一是希望;二是乐观;三是自信;四是坚韧。具体说来,即相信明天、相信未来,明天一定会更好;工作、生活中要风趣、幽默,不能在困难面前像霜打过的茄子;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相信自己、相信团队能把工作做好;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不言败不放弃。所以在单位上要给大伙树立信心和榜样,休息时间也打电话给给予他们支持,在精神上加油。

郁1.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鹿.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6日
英国疫情持续变差,累计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47806例,新增5903例,死亡4934例。首相病情加重,于昨日夜送进医院治疗。不好的消息,让人们心情犹如雪上加霜。

防火安全工作不能因为现在是疫情非常时期就可以推后。英国的许多房屋有近百年历史,其中有不少的木质结构。养老院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曾经发生过,在防火安全上千万不可抱侥幸心理。今天是周一,单位每半年一度全员的消防安全工作要安排例行的培训。项目经理科林在着手准备。我要求他在培训之前先进行一次自查,结合发现的问题给大家讲解。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及时纠正;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全面掌握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状况:布局是否合理,器材是否到位,消防通道、水源、防火门、通信、逃生出口是否规范;为制定火险预案提供依据。最后把检查和培训认真记录在案,备查。

DSCF3214.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7日
首相约翰逊昨晚因病情加重而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这给英国政府、国民以及所有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提着的心重重一击。

据实时信息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134万例。

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一篇文章,《口罩令下难不到老美!袜子、水桶、潜水服……卫生巾都用上了》真是太滑稽,禁不住哈哈大笑。虽然搞笑,但你还别说,在特殊情况下还是不失为一种方法。每看一次,都忍不住要笑一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非常国界,能够笑得出来,真是难能可贵!生又如何?!死又如何?!捧腹大笑,病毒没了!这不失为一种减压的方法。

DSCF3231.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8日
女王对首相的病情表示关切,社交媒体充满了网民对约翰逊的祝福。首相没有使用呼吸机,给予氧气治疗。目前英国的整体情况很不好,各项数据还在上升。正如约翰逊在对全英民众所警告的:“事情在好转前会变糟。”

位于伯明翰的英国第二所方舱医院将于本周五正式开舱。目前可接纳500名患者,后期如若需要可扩张至2000个床位。这些措施也算可圈可点,为疫情暴发到最坏的情况作打算,用不到这样的方舱医院最好,即使到了那一步也有应对办法,不至于乱了方寸。
DSCF3266.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9日
首相约翰逊今晚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状况持续改善,精神状态良好”。这条消息让英国国民如释重负。包括他的政治对手也在社交媒体上送上祝福。

看到国内部分民众在关于英国首相染病入院的报道下有41.5万点赞,我的心凉了半截。部分国人失去做人基本底线,莫名的快感,源自于什么?难道鲍理斯·约翰逊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吗?不计后果、不问是非,这是爱国吗?义和团愤青只能给国家添乱,祸国殃民!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方方日记》将在美国出版。依我个人看,与西方国家媒体、民众对政府的诟病相比,方方的日记就根本不算是个事。

DSCF3345.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0日
今天,英国本土当天死亡人数暴增953人,死亡总人数已达8931人。英国媒体惊呼这是疫情爆发以来英国“最黑暗的一天”。
防疫,营养很重要。老人们本来就体质弱,吸收差,我最近要求厨房经理在食物搭配上多考虑蛋白质,补充维生素。在吃的方面,英国食物有“黑暗料理”之称,味道、花色、造型等肯定比不上中餐,但它在保证食物营养不流失方面也有可取之处。还有它的烹饪方式少盐、少油,再加上蔬菜水果等绝无转基因、农药超标之忧,绿色健康,尽可放心食用。特别是牛奶,品质相当好,鲜奶、奶粉等都相比中国便宜很多。
我每天工作连轴转,厨房工作人员也看在眼里。早上一到岗,厨师就端着鸡蛋、牛奶和面包跟着我撵,看着我吃下去才放心,并且再叮嘱一句,“想吃啥就说一声,你是我们的船长,我们的船不能成为泰坦尼克号。”真心的感激他们!

DSCF3467.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岸2.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1日  


这几天统计数据说明英国疫情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确诊与死亡的人数节节攀升,仿佛来了二战以后英国的“至暗时刻”。紧张与焦虑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以前曾经在我们护理院走过人生最后旅程的好几位老人:贝拉(Bella)、伊芙琳(Evelyn)、珍妮芙(Genevieve)、詹姆士(James)、朱莉(Julie)等,他们的子女们,都分别给我打了关切的电话,表示慰问。还有人悄悄送一束鲜花,夹一张卡片到护理院门口,然后默默地离开。这个时候送上的关心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他们父母已经走了那么久,但他们依然能记着我们,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海岸1.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2日
今天是复活节。除了圣诞节,这是每年英国等西方国家最重视的节日。但今年,人们不得不度过一个堪称二战以来最压抑的复活节。 英国实施全国封锁将满三周,新冠病毒疫情仍然肆虐。有专家认为,英国可能会成为欧洲新冠病毒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今天我做了一件让许多朋友,包括单位里面员工也感到“不可思议”,或者称作“壮举”的事。事情是这样的:在距离我们单位1.5公里处有另一家护理院“彼特豪斯”,有一个老人玛格丽特生活在那里。因为她对那里的生活条件、护理水平、质量有些不太满意,寻思换一个地方。经过搜寻各种信息,最终选择了我们。在前几天做好全面评估和移交等相关工作后,今天是转院的日子。我来到彼特豪斯后,反复考虑用什么方法让她顺利到我们单位。因为她腿脚不便,行动只能靠护理员帮助,所以不能指望她靠自己的能力了。如果使用公共的交通工具,包括出租车、巴士等,在目前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万一把病毒带进我们单位那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让人绞尽脑汁。最后我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用轮椅把她推过去!不到Bexhill的人不会知道,我们这儿之所以是“hill”,说明是小山坡,地面水平的地方只有临海的部分区域,许多地方都需要爬坡上坎。我替她作好各项安全措施,检查好轮椅的状况,穿好防寒的衣服、腿脚上搭着毛毯保暖,让她的老公开车慢慢地跟在我们后面,途中遇到下坡,为防止溜车、失控,我只有倒退着走。最后生生的花了1个多小时把她顺利转移到我们护理院。玛格丽特及家属看着汗水在我脸上流淌、浸湿了我的后背,感激地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

老人与海.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3日  
曼彻斯特方舱医院在14天连续施工后改造完毕,将于今日接收第一名患者。医院目前可接纳750位患者,将接收全英各地需要接受救治但不需进ICU病房的新冠患者。

今天老公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为什么最近几乎每天都发搞笑的短视频?

最近有好几位朋友在问同样一个问题,以前很难看到我发微信朋友圈,但近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发一个搞笑的短视频,这是为什么呢?

是这样的:我这样一个举动其实是在进行心理建设。现在英国处于二战后“至暗时刻”,每天调节一下心情,不能长时间的处于郁闷。除了我自己,我的圈子里面也还有生活在英国的华人朋友,大家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暗示。分享,这样一个小举动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那些鸡汤和“正能量”也不错,我只是选择一个更简单和轻松的方式。

谢谢大家的一路关心与陪伴,你们无论一个点赞、一个表情,或者评论都很暧心,我记在心里!能看到我朋友圈的你,也是我觉得最值得珍惜的真诚朋友,毕竟现在微信有一个权限功能叫“仅限聊天”。再次感谢大家,请记住这一刻,让我们携手前进,相会在战胜疫情后的明天!

护理院康复经理出现疑似症状到今天有三周了,经过密切的观察,根据其症状显示,基本排除新冠肺炎。在她出现不适两周后还感觉有轻微咳嗽,隔离恢复期间,从一开始到今天,我与其他员工帮她做了整整三周的饭,她就呆在屋里,一步也未曾离开。明天她就可以从事一些外围工作了。
家.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4日

媒体披露的病情报告一份比一份惊人,“黎明还没来”。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报告,英国实际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应比政府统计的人数高15%。


英国最大疗养院公司HC-One有232家出现了2447例新冠病毒疑似或确诊病例,占旗下疗养院总数的2/3。这样的消息让人实属更加担心,政府对养老院的重视不够。


今天,来自肯特的凯瑟琳(Catherine) 来到单位面试,准备应聘一个部门经理。我给她专门在单位外部空间安排一个地方,与她相距2米开外,问询了一些相关的问题。重点是她在此前生活、工作区域内的疫情情况。凯瑟琳告诉我,她原来工作单位有员工和老人患病,而她也曾经感到不适,但已经自我隔离超过了两周。面对这个情况,我内心有一丝犹豫。凯瑟琳主动说,我可以申请医院检测,待证明健康之后我再上班。这样最好!


面对严重的疫情,单位出现了人心波动,部分员工有畏难的情绪。今天有一新入院老人,出现接收病人时没有人主动,都想退缩的情况。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上小会,“对于大家的心情我很能理解,目前的情况犹如战争爆发,而我们这里也相当于一个战场,我作为指挥官负责总部署、调度,负责发枪、提供弹药;其他所有员工,包括在座的护士、护理员就是战士,靠的是你们冲锋陷阵,一个都不能退缩。在必要之时,我也定会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向前,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敌人。”


接下来,我找到每个员工进行个别谈话。在这个特别困难的时刻,几乎所每个员工都担负比平时大得多的压力,有几人在我面前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海伦对我说“我其实没有什么,我最担心的是儿子还小,才7岁,如果我有不测,他怎么办啊?”我安慰她“只要我们按操作规范去做,做好防范,相互支持,配合好工作,把病毒堵在外面,我们是安全的。” 经过一番心理疏导,大部分员工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人也有好转。



多佛尔要塞之夜.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5日
英国多家慈善组织表示,政府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死亡人数是“经过美化”的数据,因为那只是在医院死亡的数字,不包括养老院里和在家中死亡的人。

这个结果如我所料,政府部门担心医疗部门在喷发的病员量面前陷入瘫痪,因而采取了一个控制入院检查的病人数量的非常措施,比如一旦再现症状,先联系社区、家庭医生,初步判断,看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检查;第二步,自我隔离7天,视情况好转与恶化而定;第三步,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之时才能呼叫救护车,送进医院。因此,某一些尚来不及去医院的病员因此可能被耽误,所以这个数据当然令人怀疑。

今天有消息传来,政府将为所有养老院内有新冠症状的老人和员工提供测试机会。目前已经有6000家养老院得到了测试支持。希望尽快将我们也纳入。

多佛尔要塞1.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6日

      政府宣布“封城”、“禁足”措施将延续至少3周。昨天伯明翰106岁的Connie 奶奶战胜了新冠病毒,痊愈出院!她成为目前英国年龄最长的痊愈患者。
      复活节那天我用轮椅转到我院的玛格丽特换了新的环境,比较生疏,暂时还没有交上新的朋友。她告诉我想见到老公肯。我知道玛格丽特过去是教师,心思、情感比较细腻,对她的关心照顾必须从细小的地方着手。由于她耳朵有些失聪,我便用纸板写,告诉她我明天安排她与肯在花园见面,戴好口罩、作好防护,在安全的社交距离内,让她老公肯多陪她一会儿。她看了我写的开心得像个孩子。然后,为了尽快让她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大家庭生活,我把她带到大厅里一一地给她介绍,还抽时间陪她吃了午饭。

一所医院.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7日
      今天在交接班的时候,护理员爱尔莎(Elsa,)和露比(Ruby)因琐事发生小口角。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机器,不能让她们都带着情绪工作,所以我把她们叫到一旁,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她们提出了批评和处理问题的建议。特别是给她们指出了在现在疫情非常严重,许多人因此失去工作岗位,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要珍惜工作,不要把生活当中的问题也带到单位上、工作中来。如果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影响工作,那么只能离开。一番教育,二人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认识到了错误,相互道歉,回到了工作岗位。


夫人工作的单位1.jpg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8日
        疫情持续两个多月了,从3月16日开始,政府针对70岁以上的易感人群颁布禁足令,要求这些老年人四个月都不准出门!有儿有女有亲人在身边的老人没啥问题。但是有很多老人无儿无女,也没有亲人在身边,日子就难过了!在疫情暴发前,我对单位周边的孤寡老人进行过摸底调查,通过一些教会等社团活动,掌握了他们的大致情况。把单位的联系方式、电话告诉他们和他们的邻居,这个时候他们也许需要帮助。打电话一问,正好有五位老人为如何出门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而焦头烂额。为了帮帮这些无助的老人,我安排单位担负起了主动照顾他们生活的义工活动。从3月15日开始一直到疫情结束,每天免费给他们送饭,买日常用品,到药店给他们取药以及其他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今天,我去给附近的孤寡老人送午餐,端着满满的餐盘走在海滨道路旁,停下来稍事休息,这时几个路人看见我的着装与工作胸牌,他们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大家站得远远的,共有7、8个人围成一个半圆,给我啪啪啪地鼓起了掌。我一下被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感动的稀里哗啦,泪水止不住的流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人们都迸发出人性的光辉与善良,相互的理解、支持,形成战胜人类共同敌人的强大力量。

      英国《天空新闻》报道,伦敦截今至少有350家护理院暴发疫情,几乎是伦敦护理院总数的三分之一,消息得到官方的证实。这使人们对易感人群疫情迅速传播的担忧加剧。

      教育大臣今天告诉媒体,无法给出确切答复在“禁足期”结束后何时可以开学。为了帮住弱势学生群体居家更好的学习,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拨款帮住学生购买笔记本电脑、帮学生家庭安装宽带等等。


一所养老院.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