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 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同时,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昭化古城拥有费祎墓、鲍三娘墓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是迄今为止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城。 战胜坝、牛头山、姜维井、关索城、葭萌关、天雄关等三国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蜀汉政权兴亡见证地。同时,昭化古城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昭化古城风貌依旧,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古代县城城邑。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辨,汉代城墙遗址,龙门书院,考棚等明清古建筑,三横两纵古青石板街至今保存尚好。2003年元坝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