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38|评论: 0

[散文随笔] 美丽的乡村,飞翔的白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丽的乡村,飞翔的白鹤

                                             ---“这里是苍溪  网友看变化”白鹤之行纪实

       白鹤离县城很近。
       白鹤离我辈很远。
       六年前,我随朋友们去过白鹤,以后又去过两次,不过,那是有组织的采风,乘大巴、中巴而去,不是我这越来越老的11号车。
随着疫情的转为常态化管理,蹲在家里多时的我,终于走出家门,参加由苍溪县委宣传部、县网信办主办,县网络文化协会、县农商银行协办的“这里是苍溪  网友看变化”活动的白鹤之行。用镜头和文字展示苍溪脱贫攻坚成效,展示苍溪乡村发展变化,展示苍溪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乡政府驻地处利阆古驿上的白鹤铺,故名白鹤乡。
       利阆古驿,就是那条人称“顺梁子走”的大路,也就是官路。自广元梅岭铺、白林驿、清水铺入苍溪境内的永宁铺、施店驿、印盒铺、天池铺、金针铺、白鹤铺、伏公铺、槐树驿、烟烽楼、石清铺入阆中城,计有三百六十里马站,俗称“九铺、三驿、一座楼”的驿道,从明初或以前始开其道。
       清初,有诗人过施店驿留题云:“芸芸车马客,日夕宿何门;莫辜施店驿,且醉杏花村。”可见其时利阆古驿的繁荣。

       一
       大巴车由县委门口驶出,经肖家坝干道上212线,一路向北,欢歌中直奔白鹤乡而去。
       第一站,江水村。
       村名是取原名长江的“江”与境内有一碗水之“水”得名。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用这个伟大的名字作村名,应该是有时代的烙印。
       而一碗水,想来知道的人不多。利阆古驿上,离白鹤场东南两公里的地方。
       一碗水最早叫一碗酒。
       相传很久以前,一年大旱无雨,颗粒无收,水井干枯,渴死饿死人无数。有昏倒于树木葱郁的石崖之下的逃荒人,似见有仙女手托宝瓶,柳枝沾水,轻指石壁,便现出汤碗大的一石窝,蓄满清清泉水。逃荒人爬至石窝边,捧起泉水便喝。那水不但甘甜清凉,还带浓浓的酒香。喝下之后,肚子也不饿了。更奇怪的是,那水无论怎样喝,这石窝总是满满的,永远也喝不完。
      从此之后,远近山民,过往行人,都去取水喝,久而久之,这山梁远近闻名,还有了个叫“一碗酒”的名字。
       后有一贪心财主,嫌“一碗酒”石窝太小,便于一月黑风高之夜,用手铁锤钻子将石窝扩大数倍,欲多取酒水去赚钱。不想天亮后一看,那扩大后的石窝里,仍然只有先前碗里那多水。更让财主后悔的是,那水再也没有酒味了。人们知道真像后,直骂财主贪心,而这“一碗酒”也便成了“一碗水”。
       不过,我们没去那神奇的“一碗水”,而是去今天的江水村。
       这是一个既临国道,又靠场镇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结合现代医养、康养概念而建的“乡村别墅”风格房屋50套,定名“清凉怡夏”。
       江水村的安置点,与我想像中的不同。它不只是呈一条街似的排列,还有随地势分布在山包下、树林中、堰塘边、平坝中的几户一处的单体房。这样的布局想来既符合农人们选择房屋朝向的习惯,也便于种菜养鸡鸭的。不用担心,这样的分散民居之间也不会踩泥巴路的。房屋之间有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连接,小汽车直通院坝;而那些用青石条、火砖砌就的阶梯,是用作步行,抄近路的。
       我们由宽阔平坦通村的黑色油路,走上灰白的蜿蜒曲折的入户道路,在挺拔的松柏、修长的翠竹、错落有致的房屋中穿行。
       步出松林包,一组组淡黄、浅蓝相间外墙的两层小楼出现在眼前。粗粝的青石块乌龟背保坎上,红色青色的火砖矮墙,土陶的钵、罈、缸镶嵌其中,两层平顶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楼前的花坛中,海棠、万年青、凤仙花郁郁葱葱。年轻的女性朋友,弯下腰抚摸这城里已少见的双指甲花(凤仙花),尽情地享受这久违了的回归自然的惬意。
       我信步走进一家农户,一楼的客厅、厨房、卫生间各一、卧室三间。字画电器、家具厨具一应俱全。房主张老汉说,他的房屋的一层有近百个平方,只是一般的。还有的邻居是一层一百二三十平方呢。
       打厨房的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在不锈钢的水槽中泛起晶萤的水花。
       同样是久旱不雨有季节,可江水村的人早已告别了去“一碗水”找水的日子,而“一碗水”的传说,只是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讲给游人听的了。
       从住了好几十年的老房,搬到这“乡村别墅”,习惯不习惯?七十多岁的正在晾晒药材的韩秀章老人回答了我的疑问。
       老太太是今年一月搬新居的。和住在老家时一样,每天很早起床,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打扫卫生、晾晒药材,爱劳动的习惯一点没变。
       韩秀章老太太说:“住在这儿确实很舒服,离医院近、医疗条件好,出行道路也很方便,感谢共产党。以前一个人在家,在外打工的儿女很不放心,现在搬到集中安置点,没有不放心的了。”
       是的,江水村的“乡村别墅”,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于拙朴中透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
       出江水村向东南,到第二站,东风村。
       显然,东风村的村名,来自五十年代毛主席的“东风压倒西风”论。
       “东风压倒西风”,这一论断体现了毛主席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体现了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也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今天, 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重温毛主席的“东风压倒西风”论, 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想,这也是半个多世纪“东风”这个村名不变的原因。
       和江水村一样,东风村是原伏公乡的一个村,处伏公东边,距伏公场近两公里。而伏公,就是那“九铺、三驿、一座楼”的驿道上的伏公铺。
       东风村安置点历时8个月建成,搬迁农户36户。
       单体的一栋栋两层小楼,淡黄色的外墙、青砖勾缝的墙裙,原木檩条桷子的悬山式房盖,红色的剪纸散发出浓郁孝道风气。行道两边短短的原木护园栏、绕房而过的卵石水渠流水潺潺、花草菜蔬赤橙黄绿、挂着大红灯笼的古朴的太阳能路灯,让网友们不时驻足拍照,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新居中开了小超市的王孔菊大姐乐乐呵呵的说,“现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以前的老房处阴山上,交通也不方便。做梦都没想到能像今天这样。”
       “挣钱、顾家两不误。俩娘母的生活有保障,脱贫没问题”,通过村委会介绍,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蛋厂找到工作的周素华大姐高兴地告诉我们。
       大红的棱形窗花状外框,大帐中两官服老者和垂手小儿脚边两橘子,配以二十四孝之怀橘遗亲的题目,藏关诗叙述其内容“怀孝乖儿惠爱悠,橘藏为母赤心留。 遗忠影迹成年效,亲誉才贤博学修。”天命之年的网友感动地用手机拍照存留。
       《怀桔遗亲》 是二十四孝之一,写后汉六岁的陆绩的孝顺故事。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
       我没有拍下完整的二十四孝剪纸,有此一幅作代表足矣!
       我的心被这孝道文化感动着,盈着泪水的眼睛放眼河沟,绿水青山中的一片片鱼塘,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点点金光......
       当年穷乡僻壤的东风村,海拔高度在在500---700米之间,那鱼塘,全是因了有来自文家角水库水源。
       我访问过文家角水库。
       水库1975-3-15动工,84年竣工验收(含水库枢纽工程和渠系配套)。元坝区组织灌区劳力3000多个,几近全区劳力的20%,除了百多台手扶拖拉机、架架车、20 辆中拖,再无其它机械,那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全系人工。水库坝高37.7米,顶宽5 米,长477米。开挖、填筑土、石、混凝土167.336万方,投工338.85万个。
       水库举全区之力历时十年,而东风村搬迁农户36户的安置点一个村历时8个月便建成,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
       当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八字宪法》中,“水”排在第一位,可见兴修水利的重要。而这,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都是为了让人吃饱肚子。有水才能插秧打谷子,人们才有饭吃。
       如今,吃饱肚子早已不是问题,东风村利用处文家角水库灌渠之下的丰富水资源,建起了现代渔业养殖的“东风渔家小镇”,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展示出“水韵东风”的美丽乡村画卷,开启群众“幸福之门”。

       三
       第三站,茨垭村。
       茨,意为用茅或苇盖的屋子。亦或指蒺藜。蒺藜,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
       村名茨垭系因其山垭原有一丛青茨。
       含茨的地名,大的有青茨垭,小的就是我们县城对面的山梁上去镇水转弯处就有茨垭梁。但这个茨,我以为是我们苍溪人砍来做烧柴的剌藤更为合适。地名学家肯定是用了同音字。不过,这是题外话。不论是茅或苇盖的屋子、还是山垭原有一丛青茨,总之是贫穷的意思。
沿曲径而上,栋栋外墙淡黄的、浅蓝的小楼映入眼帘。
       茨垭村的民居,原木檩条桷子的瓦蓝瓷瓦房盖,马头墙分隔出两个不同的人家,二楼的蓝瓦房盖下,有简约别致的木黄色实木护栏的露台,如一座座童话屋,洋气而不失川北民居的味道。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商店、村民读书屋、健身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茨垭村有粮油和庭院小水果种植传统优势,乡党委、政府以“续写苍溪最美好的庭院文化”为着力点,打造新品种庭院柑桔产业,新建川北民居33套。
       大巴车行驶在去白鹤场的公路上,大道如虹,鹤飞蝶舞;长街似练,鸾聚凤集。如虹的大道,令我想起白鹤乡与伏公乡刚合并时的这条路:泥结石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水,重车碾压后形成一涡一涡的水坑,被群众称为“水泥路”。因道路不通,乡民生病救护车进不去,只能是请人把病人抬几里路才上了救护车。一届一届的党委政府,领导人民战天斗地修公路,精勤创业,宜歌且赞。
       茨垭,再不是贫穷的山村,而是个让人回味乡愁的橙香茨垭!

       四
       第四站,五显村
       出东茨村往西北,经江水村过212线,抵达五显村。
       五显村有以“桃药套作”模式规划种植中华寿桃+芍药产业园260亩。
       新迁建农房32套,白墙阔窗、平顶双层,楼层与平顶间均饰以深棕色线条,凝重大气,党群报务中心白色正方型廊柱,棕色通顶栅格,与民居浑然一体,彰显“现代中式”风格。
       郁郁葱葱的松柏包下,家家门前是宽敞的院坝,入户路与院坝由一畦畦栽着桃树的田园相隔,园中桃树下一簇簇红的黄的娇花艳丽,花香四溢;一颗颗青的褐的盛果肥实,瓜果飘香。
       五显村因境内有五显庙而得名。
       五显庙供得是哪位神灵,我不知道。不过,人们供奉神灵,一定是为求得庇护,过上好的日子。五显庙并没有给乡民带来好日子,村中的曾经多居靠打堂(即出卖劳动力)为生人家的堂房湾就是一例。
       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组团式建设安置点,助推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向高质量迈进,五显村的好日子来啦。

       五
       第五站,新店村
       离开五显村,沿212线北行,过白鹤场到新店村。新店村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
       新店村因境内有一小店称新店子得名。英国人曾在此建过福音堂。
       教堂处于白鹤与金针铺之间。清光绪初年,英国人盖士利,屡至苍溪新店子,创设教堂,新店子虽小,却名扬海外,如由英、美、瑞典等外国来信,只写“中国四川新店子”即可收到。
       昔日的新店子面积约六十余亩,完全在茂林丛中,共建房大小八十余间,精致的平房,依山傍石,疏密错落,与山林风光,辉映成趣。浓荫蔽日,爽气宜人,习习山风,淙淙清泉,诚一避暑胜地。教士们养有奶牛、乘马,除蔬菜、粮食在本地购买外,其余食品、衣物、家具等用物,多由于海外寄来,概从上海辗转水运,到达浙水,始陆运上山。
       新店村集中安置点地处国道212线旁,紧邻2A级新店子景区,景区以洋甘菊花开盛景著名。2019年,新店村集中安置点开始建设,依托景区旅游资源并结合人文历史打造欧陆风情小镇,建设民俗农居42户。
       这几年,新店子跑马梁的洋甘菊,炒得沸沸扬扬。洋甘菊花期已近尾声,我们没去跑马梁。
       天主教堂后山的跑马梁东侧,一栋栋蓝色的尖尖屋顶、土红色外墙、黄白相间的穹形窗户、淡黄色门楼的民居,由南向北沿山势延伸。屋前晾晒粮食的农人们满足的笑容、气定神闲的神态,满满的幸福感。
       六年前,我访问过这一带的一李姓长寿老人。老人的家是一撮箕口的木穿逗瓦房,门前有开着红花的石榴树,老人八十作岁,照样能吃锅巴、还能下田薅秧。老人的气定神闲的神态还在,但那与对面一样的蓊郁的山坡,却变为眼前的如半边街一样的定居点了。
       晒粮食的老人自豪地告诉我,定居点的房屋打基础的造价就比上边两房还高,以后你想重(再在上边续建)几层都不怕呢。
我知道,跑马梁东北就是白鹤海拔927.1米的烟灯山,它以白鹤海拔最高而闻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而经过了新冠疫情防控,我才知道,这个地方,旧时曾有过如武汉的封城一样的封村。
       古人在和瘟疫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隔离是对付瘟疫的最好办法。最早记载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意思是说,在瘟疫流行的地区空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治疗,以防扩散,切断传染源。
       当年的烟灯山,瘟疫肆虐时,人们用燃起的浓烟对病毒进行消杀,在进村大路口点起烟火阻止外村人进来。点点灯火浓浓烟雾如烽火台般也向外界发出的信号,在与瘟疫作战的村中,还有幸存的村民,邻村人可为他们送食物和日用品到村口。
       那山,在疫情过后,便叫了烟灯山。
       我的思绪从昔日的烟灯山回到现实:
       定居点下,舒缓的坡地上是新种的洋甘菊,混凝土网格护坡下新建的山坪塘中波光鳞鳞,“菊得新店子  苍溪.三门东西协作农旅融合示范园区”的碉楼式的景观风车徐徐转动,日升月落、花开水流,村民在这里自由地生活......
       是的,五个新村五朵花,水韵东风、橙香茨垭、荷映江水、菊照新店、桃醉五显,露出白鹤的情深意长,诠释了新村的情商。“绿、美、富、和”的白鹤,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路上,一路前行。白鹤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20-6-9初稿
       2020-6-14改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