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啥,学生当以学业为重!
不过按照大教育的概念,德智体美劳和考试成绩都是学业。但是落到学校里,实际上升学考试计分的科目才被真正当学业对待!
所以有了豆芽科的说法。我们的学生时代,体育音乐美术那就是课程中的弱势群体,别说上课老师有事请假,只要主课老师有想法,不计入高考成绩的课,老师来了主课老师也可以友好地临时“代课”。
对于习以为常的学生,敢说一句“不”,那就已经是顶天的刺头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相比我们那个时候,现在的学校还设置了心理健康课。想想那些出事的校园事件,这门课程不计入中高考分数,但是好坏有时候能起到挽救一个学生生命,教师教学事业,学校声誉的作用。所以,个人觉得挺有必要的。
只是,在主课老师眼里,这还是个豆芽科。
心理健康课,好歹也是门课。占了大家心里有情绪,发表下算了,但为了维持自己当老师的权威哪能放过这学生。一席话潜台词就是:有意见就找家长,有病就别来上我的课。
假如是语文课老师不来,数学老师占了,学生发表意见老师会说:“语文不好,家长给我过来自己带去外面找语文校外辅导班,要是确实语文过不了关就别来上我的数学课。”这样的话不?
这个事楼主觉得无非三个原因:
1、数学面前,心理课是弱势;
2、老师面前,学生和家长是弱势;
3、学生态度或者学业有问题,老师觉得是家长没教育好配合好。
这样教育,真的比被占的心理健康课更重要吗?
也许扯得有点远,但是心理课被占后学生不服请家长这事让我想起了一篇关于那个作文被评负能量后跳楼的小学生。有人写了篇评论,“缪可馨本可以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