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00|评论: 3

玉带街与临邛城的选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9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带街与临邛城的选址
                                                                                        凡丁
       清康熙《邛州志》57P载:“渔桥,南关外,即今玉带桥。”
       清嘉庆《邛州志》351P又载:“渔桥,一名玉带桥,在州城南数武,为上通省城,下往建南要路。桥长二丈,高二,阔一丈五尺。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周国寿独力重修,乾隆五十九年州绅土陈绍(斜玉旁)重修。”
       看似玉带街以玉带桥命名,其实不然,玉带桥是由于玉带街而名,而玉带街则是由于南河而名!
       因玉带街通南河,南河水不仅碧波如玉,而且西河与南河交汇处的河道弯曲,似给临邛城配上了一幅翠绿色的玉带。
       按:玉带为古代高级别官员所配用的玉腰带,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和显示。
       古人很重视居住地的风水,说玉带水之内为最佳居住之地,认为:“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
       城市选址的道理也一样,许多古代城市在选址上,都遵循以上传统观念和法则,一般选择在河道弯弓内侧地方筑城,所谓逐水而居、一依带水即此意。
       如果地理环境不够理想的话,则会进行改造,比如古代并没有西河,单凭东河或者南河,临邛城都不是在弯弓内侧地方。
       但是,秦张若筑“张若城”时,古人却从今茶园乡引䢺江水作东护城河,此河今称:回龙潭河。(在喻坎,已淤塞。)又以青石桥河作西护城河,两河合流南河后,使第一座临邛城三面环水。
       西汉时,管理今称都江堰的“导江卒正”公孙述筑第二座临邛城—公孙述城(此城在今汽车64队以南、啤酒厂以北)时,则从䢺江东拐处(下称东河)的黑虎滩之“王沱”引水作护城河入南河—此河今称西河。将“公孙述城”置于东河与西河、南河形成的大“玉带水”之内,使之三面环水。
       同理,第三座临邛城—即现存的明清临邛城,位置恰好在西河与南河汇聚形成的弯弓之内,此湾碧水如一条玉带,故明清临邛城出现了玉带街之名,乃至古人将南城门护城河上的渔(御)桥,称作:玉带桥。
       分析
       西汉导江卒正公孙述新筑第二座临邛城—即史称的“公孙述城”后,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四月正式称帝,国号:成家。割据蜀郡十二年,直至光武帝建武十二(公元36)年。之后,唐代人还在城中建了一座“龙兴寺”,应有风水起到的作用。
       明初,朱元璋将称帝共十六年的明升父子灭亡在公孙述城后,继而“将公孙述城夷为平地,”也应是朱元璋认为:此城风水太好,怕将来再出新皇帝危及老朱家天下的原因吧?

       联想到“飞龙巷”与“崇真观”地名起源
       飞龙巷本名:火神巷。在现鼓楼东边位置,今拆建为商业街。清康熙《邛州志》载:此巷“左绕火神祠,土路直通崇真观。”
       火神祠
      《左传.阏公元年》记载:阏(音鄂)伯是帝喾(音库,上古帝王名)的儿子,封地在河南商丘,后人称为火神。夏禹王时,应河水势凶猛,百姓生灵深炭,禹王派火神阏伯北开龙门,南凿应源,疏洪入海,还民良田,人们感念阏伯而建火神词。
      (见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河南〈宝丰篇〉)
       崇真观又名:玉皇观。1950年改作:北街小学。而原先玉皇观前的小北街,到清中期后方才逐渐形成。

       火神巷更名为飞龙巷的民间传说
       明万历时,有道人见每天清晨一条飞龙经过火神巷上空,将头探入对面的高水井(今存)中吸水。道人勘舆后说,这是地脉龙幻化所为,还说此地日后要出皇帝。万历皇帝怕临邛地方再出真龙天子,于是下召建玉皇观,将地脉龙的龙头镇压之。据说,原玉皇观藏经楼后的两株古柏,即地脉龙的龙须长成。
       后来,火神巷因之更名为飞龙巷,街名一直保持到上世纪末拆建为商业街为止。

       总括
       明代人将临邛城定位于弯弓似的河道以内,如同给这座城市佩上碧绿的玉带,再引文脉堰穿城入池,建文脉桥、七星凼、文庙、文昌宫、聚奎搂、天星桥、玉带桥、文笔塔等风水性的建筑,是当时的城市规划者希望临邛城文风蔚起,多出高官的良苦用心。
       新版《邛崃市地名录》登载一幅大石老师拍摄的《邛崃市区俯瞰图》,角度刚好在西河和南河相汇的“弯弓”内,令人非常震撼。正是因为古代临邛城规划者前瞻性的城市发展理念,方才有当今临邛城的格局和规模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对古人心存感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节目图片》

090144awgkg17lgqm1sn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邛崃市区俯瞰图》拍摄:大石(手机翻拍自《邛崃市地名录》)

1592903606_看图王(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大明一统志》载:“公孙述城在邛县,即古邛州。西汉末,公孙述为导江卒正,驻临邛,即此城也。”
     “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公元9—23年)临邛县属导江郡,相当于都江堰灌区。天凤年间(14-19年)公孙述任导江卒正(首脑)治所设在临邛,期间新筑临邛城,即史称的西汉公孙述城。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四月,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割据蜀郡十二年,临邛归其统治,直至光武帝建武十二(公元36)年。”
      (以上摘自张永春《邛崃建制沿革概略》一文)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文史选集》中胡承志先生〈邛崃的城墙〉文:“据史料载,元朝末(1361)年,明玉珍(红巾军统军元帅)入川占据成都,自号‘陇蜀王’,(接着成立夏政权即位称帝,改元天统。1365年其子明昇继位)明洪武九(1376)年被明将汤和灭亡(在邛崃,同时)‘夷其(公孙城)城堡’,(还将邛州)‘降县附嘉。’(按:嘉定州,即现今乐山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