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83|评论: 1

[信息动态] 以川剧教育为名片,这两所学校为川剧传承注入时代色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4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川剧教育为名片,这两所学校为川剧传承注入时代色彩


2020-07-03 14:49


记者丨蒋超 实习生 李瀚林

“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不过,历史要传承,文化要植根,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与课程建设,培养更多青少年人才,也一直是天府教育人在探索的课题。
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共同举办的“传校园薪火·续天府文脉——天府文化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72所天府文化特色学校集中呈现出天府文化与校园创建的创新融合与实践探索。


其中,彭州市隆丰镇小学与新都区西街小学这两所学校,以传统“川剧”为突破口,传承优秀川剧文化,培养学生川剧基因。两校将天府文化融入学生课程学习之中,积极开拓天府特色艺术文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川剧的少年,为川剧的传承注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与色彩。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蕴天府特色,是天府文化的瑰宝,更是成都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厚重名片。
为弘扬天府文化,传承川剧艺术,彭州市隆丰镇小学积极贯彻“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发展要求,学校以“立德、传承、守正、创新”为办学理念,将川剧艺术教育确定为学校特色创新教育,着力打造以“蜀韵隆小”为主题的全国“川剧”特色教育学校。而学校在川剧特色教育的创新态度,也与“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精神不谋而合。
天府文化依托传统,更立足于创新。而彭州市隆丰镇小学也在这一理念之下,依托学校地理位置优势,提高川剧特色学科建设水平。2013年,学校成立了隆小“蜀之韵”少儿川剧艺术团,将川剧进校园列为学校特色创新教育项目。学校通过川剧进课堂、进课间操的形式达到学生全员参与,极大提高了学校川剧特色教育活动水平,有效推动了川剧艺术文化在广大师生中的传播。不仅如此,学校还在隆丰镇当地的川剧社聘请了专业的川剧传承人钟昭贵、胡贞义在校开展学校川剧节目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全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得主刘芸女士及其团队定期到校开展川剧教学指导及节目编排指导。
学生表演川剧经典节目《滚灯》


从学校艺体教师到地方传承人,再到全国知名专家,彭州市隆丰镇小学组建了低中高搭配的三级师资梯队,有高端指引,有技艺保证,更有教学落实。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彭州市隆丰小学已有可登台表演的成熟川剧节目12个。学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各级部门组织的川剧比赛,先后多次荣获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相关奖项。
除了艺术团的打造,彭州市隆丰镇小学川剧特色教育氛围也日渐浓郁。6年来,学校先后投入80余万打造川剧校园文化,建设川剧表演室、化妆室、排练室等,购置整套川剧器乐及服装,聘请专家及培训等,为川剧教育打下了扎实的软硬件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川剧小人才。
经过6年发展,彭州市隆丰小学以川剧教育为名片,助推校本课程改革,其先后开发出川剧教材《川剧常识》、《川剧行当》、《少儿川剧进校园基础知识》3册校本教材并已进入课堂使用。

川剧常识校本教材


经过多年的课程研发与学科搭建,彭州市隆丰镇小学的“川剧”特色教育学校这块牌子已经愈发响亮。多年来,学校成立川剧艺术团,建设川剧表演室、化妆室、排练室等,聘请专家进行师资培训,编印川剧校本教材,在师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川剧氛围,为川剧特色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软硬件资源,让川剧影响更多的学生和家庭,也让更多学生和家庭沐浴在天府文化之中。



如果要给天府文化找一个注脚,那么川剧再合适不过。
近年来,为弘扬天府文化,传承戏剧文化,成都市一直在推进“川剧进校园”的活动。作为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新都区西街小学积极落实“川剧进校园”。学校以“大美无形,大爱无声”为校训,在艺术教育方面选择川剧作为突破口,将川剧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品牌大力发展,努力让学生去川剧中“发现传统川剧之美、感知天府文化之美”。
教师队伍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人才保障。新都区西街小学聘请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余琛老师担任特邀教授,定期到校指导川剧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张燕川剧艺术工作室”,聘请四川省川剧院的老师对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进行川剧基本步法、唱腔的、特技等专项训练。学校美术老师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川剧剪纸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川剧魅力。
陈勇老师上川剧锣鼓课


在办学过程之中,新都区西街小学依托四川省川剧院、新都“芙蓉花”川剧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川剧进校园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川剧的兴趣,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帮助孩子们在传统川剧的涵养之下,通过丰富形式探寻天府记忆,探索天府文化。
基于对川剧的研究和实践,新都区西街小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川剧课程体系。在普及性课程里,学校开设川剧课堂,编写川剧校本教材《川韵流芳》,采用多种艺术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川剧知识。在社团性课程里,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学校成立了“鹰之梦”川剧团,并请新都芙蓉花川剧团的专业老师固定时间进行培训。在融合性课程里,西街小学在美术教学或“第二课堂”中以“川剧”为主题,进行了“川剧剪人物”、“川剧画脸谱”、“川剧捏泥塑”等一系列的作品展示活动,努力尝试多元化、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

学生表演川剧弹戏《拾玉镯》


川剧、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文化传承,这几个关键词的叠加造就独具特色的西街小学。传统川剧,让这个新都区老牌名校在天府文化的映衬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且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天府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天府学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7-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进校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和发展。点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