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18|评论: 3

金龟凤巢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龟凤巢寺
                                                                                        凡丁
       2004版《临邛镇志》载:“凤巢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据大殿中梁墨书,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庙宇规模较大……解放初期的四大任务时,庙里的建筑多拆去修看守所,公社化时再次遭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羽殿和张飞殿尚存。”
       清嘉庆《邛州志》载:“金龟山寺,在州西十里,以山形为名。明建。庙中有圣母像,俗多于此祈嗣。”
       所谓明建,应是明代复建。
       金龟山山势平缓,形如马鞍,属于白鹤山脉中一支从北至南走向的条形山,东北面环绕唐沟水,西南面围抱石子岗,山前是古井和大片冬水田,背后靠高坡,为“左环右抱、前照后靠”的风水吉地。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凤巢寺,毁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会昌法难(注);明代复建,毁于明末战乱;清康熙五十五年重建。

       金龟凤巢寺布局
       殿宇依山势坡度呈梯级而建,共分八个台层,两侧有配殿,东边是翠屏书院,四周有围墙。
       第一台层为戏台,建在一座“石墓”的封土堆上,戏台面对寺前一道五开间的木制牌坊,牌坊前一根石桅杆,戏台与牌坊之间为观众看戏的空坝,约1000平米;
       第二层台为关羽殿,又称正殿。中坐关羽,左侧关兴站立,右侧有周仓伺从。殿东有门道通往翠屏阁;
       第三层台为城隍殿,俗称十殿,泥塑阴曹地府像;
       第四层台为东岳殿,共三层楼式建筑,底层泥塑高约一丈的东岳神像,二层供道士颂经,三层为凌霄殿、供奉道家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木雕神像;
       东岳殿东边为童子殿,泥塑送子观音像,左手牵童男,右手抱童女;
       第五层台为大雄宝殿,俗称罗汉堂,泥塑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
       第六层台为观音殿,泥塑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像;
       第七台层为弥勒佛殿,共三层楼式建筑,底层泥塑大肚弥勒佛像,任信众摩挲,据说小孩子摩后肚子不痛,俗称摩光殿。第二层供和尚颂经,第三层为藏经楼:
       第八台层为:望乡台。为三层木结构的楼式建筑,总高度超过20米。第一层供奉太阳神,为木雕站像,头戴太阳冠,有背光,高约一丈,两旁是四大天王木雕像;第二层为经堂;第三层为阴间人望乡、思乡的地方,游人禁止进入。
       第二层台至第七层台的东边是:翠屏书院。

       上述所有殿宇柱子,皆用一人难以合抱的柏木、楠木。凡多层的建筑,层高皆在五、六米以上。瓦椽子一律采用青冈木,以榫头铆接于梁上。
       在一些殿宇壁上绘有壁画,画像风格类似于唐卡,有的像敦煌莫高窟。
       望乡台之后,是一大片古青冈树和松树混生林,1957年以前,林中时有老虎出没。树林旁边有两处和尚以及尼姑、道士、道姑的墓葬,俗称为和尚坟。据说有八百和尚、道士  和  五百尼姑、道姑的瓮棺葬。中心为开山祖师“海仲大法师”之墓葬,康熙十五年(1376)康熙皇帝曾敕建《海仲大法师墓碑》一通。

       金龟凤巢寺,整体群落虽然从北至南走向,并且依山逐层而建,气势巍峨雄伟,但是山门却开在侧面的东方,正殿(关羽殿)前则横卧一块巨石,上面镌刻:金龟凤巢寺。巨石的东南石墓上建有一座戏台,戏台与大殿之间的空坝可容纳近千观众。

       金龟凤巢寺会期
       正月初八至初十,其时周边的:蒲江、彭山、眉山、丹稜、洪雅、名山、大邑、崇州、新津、温江、双流、彭山,乃至成都、青白江、郫县、彭县、什邡等地信众以及客商皆纷纷赶往,山下的田地、路边、空处皆人山人海,成为各地方名小食、药材、竹编、百货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市场和观赏戏剧杂耍的场所,寺中供应的斋饭摆放达数百桌。而在“送子观音”的童子殿中“抢童子”活动尤其热闹。

       翠屏阁迁建凤巢寺过程
       明《一统志》载:“翠屏阁,在临邛县白鹤山西岩寺左,汉胡安建。阁前山势峭立,如翠屏当前,为一州胜览,有宋陆游诗载艺文志。”
       具体地点在今称的“仙人洞”侧,即:琴台大酒店仓库位置,内有洞窟约六个,其中一个窟深、宽各约4.5米,高约4米,疑为胡安授徒之所,现代人曾用作车库,但不知现况。
       所形成的临邛八景之“翠阁秋荫”景观,在明万历时尚存。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因“邛州八景缺一”,在近古瓮亭处增建翠屏阁,作为“翠阁秋荫”代景观。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翠屏阁”移至金龟凤巢寺东侧。
       故成书于1923年的民国《邛崃县志》载:“金龟山有翠屏阁,(原)在(白鹤山)西崖。”

       曾光曦讲学翠屏书院
       曾光曦:字礼蕃,故居在西街新牌坊西。清光绪二十九年会试二甲第18名,赐进士出身,排名在同榜的李鸿章(第138)之前,授翰林院庶吉士,钦点刑部主事,清末至民国初期历任湖南福安知县、武冈知州、四川盐源知县,成都尊经书院最后一位山长。
       曾光曦在刑部主事任内为父丁忧期间,主持鹤山书院;民国十七年(1929)起为母丁忧期间,因祖墓在凤巢寺旁的石子岗,于是将翠屏阁改建为:翠屏书院。
       书院供奉孔子,另建有双字库。讲学期间从者数十人,二十世纪的川中军政要员多为其门生,如:张治和、张开阳,张代芳、杨家楨、段班级、罗泽洲,周进吾、杨听阶等。
       此期间凤巢寺为典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寺院。寺中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以及翠屏书院中的读书人,皆从同一道山门进出。
       此现象在邛崍独一无二,就是在全国寺庙中也可能绝无仅有。现代人可从中揣测中西文化如何经过丝绸之路交流、碰撞,然后在此处产生出一座三教合一寺庙来的。
       同时期,曾光曦在寺旁的“石子岗”祖坟茔中手植“洋槐树”三株,该墓地故名:洋槐树。墓地为凤巢寺赠送的庙产。
       凤巢寺遗址后来改作耕地和民居,2000年前后,村民王正环在原“翠屏阁”处挖出一块石碑,上记曾光曦召集林贵庭等,共十余名文化名土在“翠屏阁”办学的史实。

       分析
       魏了翁与曾光曦两个著名学者相隔七百年,却都选择在金龟山讲学,其原因除了都是为生父或生母守孝外,还要从金龟山历史上的重要地理位置来解读:
       金龟山位于长腰山西的条形小盆地边沿,钟灵毓秀,物阜民丰,而且清代以前的古人西出临邛,首选最直的路线是从西汉时期所筑公孙述城(在龙兴寺与64队间)北往西经:喻坎、长腰山、金龟山、盘陀寺、花置寺、水口至芦山县以远;或从金龟山往北经:石坡、大同、双河等,至汶川县以北;亦可从金龟山(往南)经:鹤林寺、葫芦湾、尖山子、平乐、夹关、太和,至芦山、西昌等地。
       故
       金龟山当地,过去曾有许多替人赶马和背背子为生的,据说马背物资定量120斤,背夫所背物资定量60斤,但加上途中应自带的粮食、行李,总重量达200斤以上,日行二、三十里,一趟耗时少则七、八天,多则数月。
       金龟山本地特产是竹器,罗筐、背夹、烧箕等,精致又结实,非常出名。

       1950年起,凤巢寺部分殿堂和寺前的石墓外露部分开始拆毁,用于修建邛崃监狱和由城隍庙改建的城关粮站;1970年拆除戏台、童子店、和尚墓和碑刻,用于修建提灌站;1990年拆除大雄宝殿等,用于重修鹤林寺,今仅残存山门前的石狮子一个半和古井一口。

       注
       会昌法难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四月,唐武宗下令:“全国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外,天下诸郡各留一寺,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其它诸寺限期拆毁,僧尼迫令还俗,庙产没收。”据《临邛镇志》记:龙兴寺考古发掘遗物证实,临邛郡当时幸免于难的只有龙兴寺!

       重要受访人
       汪玉林:职业道士,1950年的儿童团长;唐在全:2017年调查时80岁,唐沟村民;王正才:退休职工。其弟王正环(已故)即挖掘出记述曾光燨在翠屏书院讲学的石碑者。
       曾光曦讲学内容为张平轼、唐文栋题供。
                                                                                                                                            2017/12/10
                                                                                                                                            2020/7/4重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7-6 21: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人民需要有个书院,丰富一下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赞 赞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杉浒 发表于 2020-7-6 21:23
邛崃人民需要有个书院,丰富一下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赞 赞

那是不是意味着计划在十方堂选址,复建一个鹤山书院呢?
我2019/9/21曾在《对十方堂历史文化区域规划的建议》中,向市规划部们建议:“将拟建在十方堂的图书馆,外型设计成宋代风格的建筑,取名“鹤山书院”,图书馆功能不变。”但没有得到回复!

发表于 2020-7-7 16: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努力!
邛崃人民感恩您!
一座城市,没有书院,有点缺失!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