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川剧 ——关于当前川剧现状与思考 作者:刘顺模 一、历史的回顾 曾记何时,我们的川剧被誉为华夏三大剧种之一。被邀请参加全国性的戏曲调演和大赛并绝对能够取得金奖之类的辉煌的成就!如:参加华东戏曲调演的《秋江》(陈书访,周企和);《评雪辩踪》(曾荣华,许倩云);《五台会兄》(吴小雷,蒋俊甫)。还有川剧电影艺术片《杜十娘》和《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等等。以及川剧还走出国门赴东欧等国的演出。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殊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作为四川人的骄傲!成为当年的国人和西南三省一个民族自治区近一个亿的西南人民的心目中最爱!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移植样板戏的热潮中让川剧艺术达到了巅峰! 二、十年浩劫,川剧被迫息影城市与广大农村的亲民的舞台 早在"四清运动"伊始,中央身居要职的少数“极左"思想的领导们以大演歌颂工农兵让英雄模范人物占领舞台为名,大势禁演优秀的传统剧目,有的甚至被打成“毒草"进行严励的批判!自然在这些所谓的"封、资、修"戏曲中担任主演的老中青艺术家们被诛连!被剥夺了再上舞台与观众们见面的权利!从此,川剧唱腔,表演技艺和程式的传承被终断!历代著名的剧作家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中流传下来的以历史典籍中宣传伦理道德,忠孝礼仪,爱国爱民,保家卫国等忠诚良将的有一定教化作用和思想性及现实意义的;表现古代人民对美好的生活追求和向往愿望的民间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创作改编的经典戏曲作品一棍子打死!在华夏的城市农村的舞台上绝迹!尽管后来出现了改革创新的八个"样板戏”但是,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被无情的打破!戏曲的表演程式朝戏剧化(话剧)方面倾斜!歌剧方面发展!真还有些不伦不类!若不是我们的一些有胆识的表演艺家在表演的过程中大胆运用传统表演塑造人物,保留了传统的艺术在人物塑造中的恰到好处,无可挑剔的运用。才使我们当年的40后,50后,60后在那十年中还能在"样板戏”中看到传统表演的痕迹!好在,“四人帮"好景不长,文化艺术界又枯木逢春!迎来了文艺界继续发展的春天! 三、川剧改革创新与发展进程中的困惑与争鸣 从京剧的演变与发展的历程观察,首先,她在倍受封建社会的(清朝)最高统治者的亲睐以来,就明显地毫无争议地确定她的历史地位!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并被后代人称之为“国粹”,并冠以“国之文化瑰宝”的美誉! 在八大“样板戏"统领华夏文化领域的那个年代的时期,全国近千种地方戏曲,曲艺甚至于民间的文化艺术形式都统统的离开了亿万民众的视线和耳闻。当时是京剧一花独放!再后来,伟人一句“样板戏要普及,要提高,……。”的“最高指示”一发表,全国上下,城市,农村,工矿,学校甚至于连居委会中的大爷大妈男女老少,儿童少年,街道广场,农村田间,工矿车间,学校礼堂教室等等凡是有人的地方万人众口"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临行喝妈一碗酒”,“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甘洒热血写春秋"……等等。从此京剧在96O万平方公里的华夏传唱……。可谓是“盛况空前”!但是,在这种所谓“盛况空前”的背面,却让我们的老一辈京剧大师和剧作家及所谓的“白专道路“的中青年优秀的京剧继承者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京剧(包括地方剧种)的声腔艺术和表演程式的“四功五法”等技艺被批判,被废弃!……。 随着改革开放的铺开,西方文化,港台文艺等等与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猛烈的碰撞!那些个所谓的”快节奏”,“自由发挥”等所谓的“通俗"文艺迎合了喜欢刺激,狂热的青少年的审美理念,(我认为是精神空虚的表现)这些带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表演与歌唱形式很快就铺天盖地的遍及华夏各个角落!改变了,扭曲了我国70后以后的几代人的对文化艺术的价值取向!冲击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文化与艺术!曾记何时,年青一代中过节都要过西方的什么“圣诞节”,“狂欢节”,"愚人节"等诸如此类的西方节日!热衷于西方和港台那些荒诞的引导人狂热,颓废的影视作品!传统文明的几千年的民族的文化滑到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边沿了!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期,随着恢复传统戏曲与文化,恢复上演被打入冷宫的“老电影”的与广大观众的见面,看起来,文艺的春天到来了!可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侵略!港台文艺的冲击!文艺的春天很快淡然和备受青少年人群的冷落!剧场的上座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国粹也不能幸免!更何况地方剧种了! 再到后来,由于观念的偏差,把本来发挥着高台教化积极作用的社会正能量效果显著的文艺事业也推向市场,这其实是一种把隐形的教育功能的文化事业与讲求商业的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混为了一谈的错误举措!另外一个就是大量裁撤专业的文艺团体而扶持所谓的“民营剧团“(这类剧团在以前称之为"火把剧团”),这类剧团从表面现象看是在“普及”川剧,但从实质上的演出质量和演职人员的本身的功底上看,不少都是没有经过老艺术家口传心授、并不具备声腔艺术和舞台身段功底的,有的连起码的基本功都没有。试问?他们又怎么能够给观众以戏曲艺术美的享受呢?!又怎么能够把我们博大精深的川剧声腔艺术和表演体系传承下去呢?!因此,我们在传播、普及、坚守川剧阵地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已,练好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川剧!! 另外,就是前一阵子在舆论宣传方面出现的误导!过多的单方面的宣传川剧的绝活“变脸“与“吐火“。而对川剧艺术的音乐特色特别是打击乐不同于其它剧种而独具一格的特色方面的知识性的东西普及太少,以至造成了"变脸”,“吐火”就是川剧了。所有这些,无形中就把我们的川剧过于的简单化了!更不要说人们对川剧的声腔艺术与表演程式及别具一格的文武场的音乐特点特色诸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了!这是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啊!!!我要在文中呼吁:坚守川剧的川剧艺术家们,喜欢我们的川剧的爱好者和广大戏迷们:为了我们的民族的戏曲文化瑰宝园中的奇葩之一的一一川剧,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支持改革创新。但是,这样的改革创新必须是建立在尊重传统!维护传统的尊严!以保持川剧传统的声腔艺术和表演程式为前提,川剧的声腔艺术精华不能丢!表演程式中的四功五法不能丢!绝对不能把川剧独特的声腔特色,表演程式和独到的文武场音乐特色放弃!要让广大观众一听就能听出是我们川剧的东西!而不是那种“面目全非”的川剧!我呼吁:想在“川剧改革创新"中“标新立异”的朋友们,收手吧!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磁器活”哈!!!
结束语:胡言乱语说了这么多掏心窝子的话,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哈!对不起了哈!谅解哈! 联系方式:刘顺模 13568268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