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卧牛山>
“卧牛山”,则为巴州.曾口属地。是我家乡的代名词,是我家乡的名牌,具有实体标志。
卧牛山的身世不同凡响。她诞生于“盘古开天辟地”,震撼宇宙的时代。故尔,对她“元气”大伤。导致她瘦薄丶扁长丶矮小的体态。
虽说她“矮小”,却是承载经历了六七个朝代的卧牛山庙,这座山庙,却又是曾口地域唯一的一处唐宋时代建造的道教石窟文化圣地。她这个山庙,先后接纳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四五十口子组合了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善与邻邦和谐,贯于民间往来,颇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矮小”的她,曾为卧牛山庙竭尽了全力的付出,使其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了千多年!就这么一个红火的山庙,因为它身居偏远丶荒凉之地,或许因为她,从不与官宦往来之故?!时值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文物普查时期,山庙中深居远古的玉皇大帝丶元始天尊丶“三皇五帝”丶南海观世音等等传奇人物,竟然被“漏划”了它的“阶级”成份,忽略了它的“身份丶价值”,导致那些尊贵的“天神”坐了冷板凳!而且,被“冷落”了将近半个世纪!
时为2007年初,当地民众自发组建了"臥牛山文物保护协会"的民间组织,他们以“家乡者,我的家乡。我不来建设家乡,谁来建设家乡?爱国者,首先要从爱家乡做起!”的豪情壮语,引领着参与者全力奋进。
该协会成立以后,在巴州区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区丶点)>中,唯独卧牛山的民众坚持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坚持了以自觉丶自愿,自立丶自強,自筹丶自捐,自信丶自建的“八自”精神,积极开发软丶硬件建设。他们自备饮食,修筑公路,新建山庄,平整场地。全靠肩挑背磨,两手一锄,高扯低填,流血流汗,挖出来的环境。这些卧牛山人,他们践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雄伟气魄,震撼了上苍!感动了道丶佛丶儒“三教”摒弃前嫌,融合一堂。修德修行,慈悲为怀。善行善果,接踵而来。2017年度,被授予卧牛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碑铭。<曾口场镇腰鼓队>也曾多次上达卧牛山顶,跳起了“嘣嘣咔”的腰鼓舞,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喜笑颜开!
2018年初,该 “协会”给<巴州区文物管理局>承送了一封信件,阐明卧牛山石窟文化的过去与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巴州区文物管理局主要负责人林金勇先生,率领专业科技人员奔上卧牛山实地调研,试图将卧牛山石窟文物,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因80年代,当地民众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擅自给神像“穿衣”而被“毁坏”,区财政无力支撑,区文物管理局则为“清水衙门”),申报虽未成功。可见林先生之良苦用心,民众为之赞叹不已!
2020年4月底,原<卧牛山文物保护协会>成员多为80岁年纪,时因“力不从心”之故,撤其挂牌,解散了协会。尚存现金4.2万余元。众议决定于卧牛山顶“南端”开挖建亭,名曰:“揽月亭”。由于资金受限,其后续工程无力完善。
是年7月中旬,心爱家乡的人们,又组建了<卧牛山文化开发公益建设联合会>,接续而为。这个“联合会”团队的领头雁,正是年富力强的张国发先生。他们的决心是要完善<臥牛山文化公园>南端文化区之“后续”工程。
后续工程的设计之一:以塔叠式3层,横3米高2米为鼎,粘贴毛主席手书“为人民服务”。中段墙面设毛主席肖像及草书“三打白骨精”诗文(高温烤磁板制作)6X4.2米,为主体背景,总高8米。旁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文化(高3米丶宽2米囲墙);
设计之二:在梯步下端,新建3米高的城门之上,设直径6米的“太极八卦图(高温烤磁板制作)”,其总高度为9米。此为“卧牛山南端文化区”。
目前,其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刚毅的卧牛山人,决意完善<卧牛山文化公园>的梦想。他们迈过了起跑线,犹如“万里长征”迈 开了笫一步!有了笫一步的起点,必有仁人志士承续而为之。只要我们的“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过去和现在只是我们的手段,唯有未来才是目的”。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当今民富国強的社会大环境中,卧牛山的明天,将会成为一个“高大”丶优美的形象,展示于中华大地!
此刻,省得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诗词,引用两句,作结:
“多少亊,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阳耄子 文 /2020/ 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