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破产,固然让人唏嘘。然而,网络上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晚景凄凉”、“走投无路”等沸沸扬扬的各种喧嚣声,更让人心寒和心酸。
评论有高低,态度有优劣!有些评论委实看不下去。有居高临下指点江山、展示自己智商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派;有扼腕叹息看热闹不嫌事大派;有嫉富如仇拍手称快派,拿出他儿子来说事;甚至还有担心晚景凄凉的圣母婊,出来担心的……
本来,六朝旧事任人评说,无可厚非。
毕竟,曾经的力帆也是重庆的骄傲,尹明善也荣登重庆首富多年。公众人物嘛,自然少不了街头巷议,成为茶谈之资。
但力帆这次变故,也确实让重庆吃了一惊;如此风光的一个企业,说破产就破产了。
商场如战场,浮浮沉沉,各领风骚三五年,本来是常有的事。只有生生不息的城市,没有永远不倒的企业。不然,现在中国最大的公司,不是阿里腾讯中石油,而是陶朱公的家族企业。
尹先生和他的力帆,重庆人比较熟悉,熟悉程度比甚至比熟悉你们家隔壁老王还熟悉,这里不做赘述!
简单梳理一下重庆首富尹明善的传奇人生:
1、他1938年出生于重庆涪陵,20岁考大学那年,因一些“资本主义倾向”的言论,被人告发坐牢长达20年。励志的是,在狱中尹先生自学英语,出狱时可以翻译英文书籍。
2、出狱已是中年的他,凭借超高英语水平,在重庆设计院谋得一职,当英语老师。
3、教师工资低,几年后他辞职下海,与图书打交道。1985年,他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自己编辑发行《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在出版行业,赚得人生第一桶金。那年他50岁。
4、上个世纪90年代,他与一帮摩托车修理厂的朋友聊天时,发现了重大商机。于是从组装摩托车发动机开始进入了摩配行业,直到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力帆摩托。
5、2003年,力帆成为中国摩托车当之无愧的巨头。
6、然而中国老百姓富了,进入了小车时代。由于摩托车的生意日渐式微,力帆为顺应社会发展开始转型,向汽车领域进军。
7、10余年间,力帆汽车推出了多达28款的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但市场不买账,销量并不理想,如今只有1款在售。庞大的力帆财务被逐渐拖垮。
8、2010年11月25日,尹先生家族的“力帆股份”在中国A股上市,发行价每股14.5元。昨天(2020年8月10日)收盘价为每股4.58元。
写此小文是想表达对尹先生的敬意。
首先,尹先生是一个励志故事。50岁开始创业,大部分人的50岁可能每天心里琢磨的是,退休以后到哪个广场去秀一把,勾搭几个大妈。尹先生以“知天命之年”而不认命,拼出一个上市公司。值得致敬!
其次,论说起来,鲁坤当年从业的报社,也有力帆的股份。算起来,尹明善先生也算是鲁坤七拐八拐的老东家之一。记得那时候报社的一个基本福利,可以免费拿到力帆足球俱乐部的比赛门票,并且可以拿很多张。俱乐部给人带来休闲和快乐。还记得当年报社“发”给记者们的黄色小摩托(呢称小乖乖,据说是平价从力帆购买的,记者购买每人出了大约800块),前后各挂一个新闻采访的牌牌,威风凛凛,耀武扬威,在诺大的一个重庆城横冲真撞,直到把脚骨撞折后躺了几个月,那车儿才退役。记得当年报社“不流行”买保险,自己掏腰包,心疼了好一阵子。要是现在,大可举旗进行“维权”了。但不久的不久,报社垮了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几年,鲁坤在不同的场合也见过几次尹先生,都是只有站在台下鼓掌的份。但,他的谦逊和内敛给人印象深刻。
至于企业战略什么的这些事,都是事后诸葛亮,现在大家怎么说都对,谁让力帆破产了呢。企业的转型之路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贡献一个商业案例,供养些商业评论家糊口,也是力帆最后的贡献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骆驼死了比马大,即使再落魄,尹先生也可以到处讲讲课,写写书,不至于晚景凄凉,请圣母婊们大可放心。尽管没法类比,但就跟当年贾跃亭事件之后有一篇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很多人还没有到评判尹先生的资格。
尹先生的境遇,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老人——褚时健。希望能看到继续奋斗不息的那个曾经的重庆首富。愿尹先生能像《老人与海》里的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力帆就像圣地亚哥老人船头的那根鱼骨,飘扬成旗帜。
尹先生的境遇,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老人——褚时健。也希望能看到继续奋斗不息的那个曾经的重庆首富。不求东山再起,但求完善自我,反求诸己!活出精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可能,属于力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重庆人不服输、不认输、敢拼敢干的精神,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