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川剧的演出场所主要是农村、集镇、寺庙或会馆的万年台。万年台是一种或为祭祀、或为娱乐而设置的固定舞台,台高约一丈,台口四周雕有花卉人物图饰,左右有大柱头两根,台面呈方形,有大有小,天花板上國有各色图案。三星壁前为表演区,观众可以从舞台的三面观看演出。这种三面敞开且狭窄、简陋的舞台,自然不可能像西方戏剧那样去追求“生活的幻觉”,仅有的舞台装置如一桌二椅等也带有很强的象征性,从而为装扮人物和展示情境带来了一定的局限。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ac550d75f11f32b.webp
川剧的演出场所
但也正是这种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前辈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由演员上下场贯连剧情、转换时空的结构形式,创造了体系化的以简驭繁、虚实相生的表现方法,使有限变无限,从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有些时候,一些在现代舞台上难以完成的时空描述,如时空扩展,时空压缩、时空交叉、时空分割等,在传统川剧中都能得到自如而生动的展现。这其中的奥妙之一,就在于对狭窄舞台和简陋装置的合理利用。旧时的万年台,以三星壁分内外场,台上划分九个部位,习称:上马门、下马门、中场口、三星壁、九龙口、下场口、右台口、左台口、中台口。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d622615bb034fbc.webp
川剧的演出场所
中场口的两侧,是所谓大小边,下马门一边为大边,上马门一侧为小边。三星壁是万年台前后约二分之一一处横设的一道板壁,上绘福、禄、寿三星图案,故称三星壁,相当于现代舞台的底幕。左右两边各有一门,分别悬挂“出将”,“入相”门帘,是演员上场,下场的通道。九龙口是演员上场亮相的位置。下场口是演员下场亮相的位置。中场口是舞台正中的表演区,大小边是中场口的两翼,而台口的三个方位,则是中场口向外的延伸。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如遇排朝、升帐等气势宏大、等级森严的场面,什么角色该站什么位置,都有一定规矩,不可错乱。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81079ef31ba09f8.webp
“出将”“入相”门帘
而在流动表演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舞台方位,则须顾及舞台画面的对称与协调。即便是独角戏。也心要保持对舞台全局的控制。万年台上作为环境标志物的摆设,如桌椅、耳帐等,虽然简洁,但在使用上也颇有讲究。不同色调的桌围,椅帔及耳帐,可以是示剧中人不同的身份,桌椅,耳帐摆设的方位和样式,也可以标示不同的具体场景。自然。这些场景的具象化,在许多剧目特别是场景复杂的剧目中,仅仅依靠摆场是难以明晰展现的,而必须结合剧情的发展,通过剧中人的表演才能最后完成。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55b6094aeb9e3c6.webp
川剧舞台摆设
如《醉隶》与《花田写扇》,虽然同是在舞台的大边安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看似没有区别,但结合剧情和剧中人的表演,便可判定前者是赵生的书房,而后者则只是路旁的书画摊,明显有室内与室外之别。这些摆设虽然简陋,却是演员通过表演展示情境的凭借,也是观众通过联想创造意象的媒介,不可或缺。只有掌握了这些摆场的使用规则,才能获得在有限的舞台上创造无限时空的自由。传统川剧正是在万年台上的三星壁前,遵循“出将入相“和“一桌二椅“的舞台形制,在适应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演剧体系,而最终形成集天地万物,收古今时空的舞台机制。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f0b0f0124a6bd5c.webp
《花田写扇》
不过,这井非川剧舞台的唯一特征。它在遵循和适应传统舞台形制的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开放性。过去在万年台上演出的一些川剧传统剧目,为适应剧情发展的需要,有时也要突破舞台表演区的限制,将舞台的台檐台口,或台下的相关区域,作为舞台表演区的延伸。一般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利用台柱及台口上下的边缘部分展示一些表演特技,以收到逞奇弄险的舞台效果二是将观演场所作为表演区的一部分,或由台上奔向台下,或由台下拥到台上,完全打破表演区和观演区的界限。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33d0ab749c476db.webp
川剧舞台
前者如《碧宏缘》的四望亭捉猴,《林丁犯夜》的梭台口等,后者如《捉寒林》的“扮下台“、《耿氏上吊》的“打上台”等。《耿氏上吊》的“打上台”,是指耿氏被逼上吊之后,耿氏的娘家人从观众席拥上舞台,向耿氏的丈夫兴师问罪,意在反映四川民间“作人主”的习俗,调动观众对演出的参与意识。这些“娘家人”自然都是戏班安插的“媒子”,但可以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川剧目连戏的演出,对传统舞台开放机制的运用可谓达到极致。它将宗教祭祀.民俗事象和戏剧演出融为一体,几乎覆盖了旧时场镇的一切生活领域。如前所述,实际上:已成为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的一项盛大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