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庙介绍:文庙。灌县文庙始建于五代,由邑绅捐资修建,初建时称孔庙,庙址在城西盘龙山麓,历宋、元两个朝代。明洪武初年,迁至城东,改称文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剿四川,攻取成都,灌县文庙毁于战火。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灌县知县马玑在城东文庙原址重建文庙大成殿,毁于战火的文庙开始恢复。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灌县知县聂有吾将文庙从城东迁回旧址盘龙山麓,建大成殿,城东文庙改建文昌宫。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清朝皇帝钦定全国各州县文庙建筑规格,灌县开始文庙重建工作。重建后的文庙雄踞盘龙山麓,成为灌县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参见1909年《灌县文庙大成殿》)
民国初期,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兴起,文庙开始走向冷落和荒芜。1928年,灌县文庙部分建筑开始被辟为中学校舍,1929年,庙内开始办中学。然而,文庙主要建筑大成殿被保护遗存至今,1988年4月21日,灌县人民政府将“文庙大成殿”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见都江堰档案局《走进文庙千年史》。参见《灌县文庙复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