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夏,在我离开县中40年之际,该校高78级学生王勇邀请我参加毕业30年同学聚会,早已下山的同事屈老师特地远从绵阳赶来参会,并邀约我一同赴会,当时我已退休,客居西昌,因健康原因未能赴会。三日后,屈老师返回,路过西昌到我家,兴奋地告诉我:“凉山教育形势一遍大好,该校初一年级便招收了24个班,一千多新生,这不仅是四川,也可能是全国最大的初一新生班。” 当我听到这一好消息时,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后来,仔细一想。当小学毕业人数固定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你多我少的情况,即出现城镇中学超班、满额。农村中学招不到学生,教无学生的状况。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中小学停办 、消失。不仅出现空心农村,也出现不少空心学校。有人把这一问题归罪于计划生育,草民认为 :生育政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应 从办学上有所作为。 把凉山州教育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变到农村来,可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办好音、体、美等杂牌学科教学,把艺术、体育教学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于这些学科课时少,难以排课,要允许他们跨校兼课,实行教学巡回制。要知道像吉克隽逸等艺术尖子竟出自于民族中学 就说明了学科无贵贱,行行初状元的道理。 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必然促使学校增加编制,怎么办?,可就地聘清当地已退休,身体健康且愿意继续从教的老教师留任,凴期以3—5年为限。 教育扶贫是铲除贫困根本措施,凉山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市内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异地搬迁,解决水、点、路灯基础设施,已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预见,未来民族人才奖出广阔的大地。多种形式办学 仍是农村教育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