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遮阳帽
遮蔽艰辛,赢得信任
“贫穷不会生根,富裕不是天生。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就要使天大的力!”
——陈建清日记
2009年,陈建清遭遇了人生中又一次打击——她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病俗称“不死的癌症”,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人世间的苦难为何偏让我尝遍?”这个重大变故,让陈建清的心一下子跌落谷底,“那阵子一点都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好几次想找个地方做个了结算了。可转念一想:我走了,儿子怎么办?婆婆怎么办?欠的债谁还?”县、乡领导的关心慰问,让陈建清倍感温暖。终于,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创造奇迹,跟病魔、生活斗争下去。
2010年村“两委”换届,虽然陈建清身体状况不佳,但村民们仍然坚持选她,陈建清高票当选村委会副主任,“既然大家还选我当村干部,那我就干下去!”医生反复叮嘱她不能晒太阳,从此,一顶遮阳帽成了陈建清出门的新“装备”。然而,只要“急难险重”一来,遮阳帽她也常常忘戴,“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这样,陈建清家里的药盒越垒越高。
三青沟村是贫困村,徒有绿水青山,没有农业产业,几乎是个空心村。“贫穷不会生根,富裕不是天生,国家政策这么好,咱们自己也要找活路!”陈建清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选定了“荒山变金山、杂草变牧草、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养殖业。
“群众工作全部由村上来做,你们只管放心投资。”2013年,陈建清得知外出乡友周世莲有回乡创业意愿,便不厌其烦登门拜访,邀请他们回乡投资。被打动的周世莲回村成立专合社,养殖黑山羊。然而,一个深夜,狂风夹着暴雨,拉着专合社第一批种羊的卡车到了村口,却陷在泥泞上打滑,进退不得。
“乡亲们快出门帮忙!”陈建清等几个村干部奋力推车上山,泥一身水一身,几个人喊着号子拼尽全力,车也没能前进一步。“不能让羊毁在家门口!”于是,全身湿透的陈建清挨家挨户敲门,叫来20多个村民,每人抱着一头种羊去羊场。
“乡亲们帮忙不收钱,连水都没喝一口,我们企业当时就决定增加投资。”至今,羊场技术员杨鸣回忆起当晚的场景仍然感慨:“有这样的村干部和村民,还愁产业没发展吗?”很快,总投资8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的领头羊专合社正式建成投产。同年,在陈建清多次动员下,另外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也回乡办起年出栏肉牛300头、产值400多万元的养牛场。
引进产业只是第一步,带动群众致富才是关键。陈建清提出“托养”“寄养”助农增收发展模式,引导53户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托养黑山羊近200只、肉牛80头,协调30多名贫困户常年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2016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2017年,三青沟村又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村”。
去年,陈建清全票当选村支书。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让陈建清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发展集体专合社、挖鱼塘、发展有机水稻和牧草场……登山远眺,一栋栋农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块块有机稻田首尾相连,初具规模的牛羊养殖场镶嵌其间。
现在,陈建清入户走访,不管走到哪儿,一路上总有人招呼:“陈书记辛苦啦!就在我家吃饭吧!”有人递茶,有人往她口袋里装花生……这时的陈建清像个大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