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61|评论: 0

创新,让双流的发展引擎动力更强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以来,双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打造创新平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持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升至第33位。
http://p3-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6d0c37cb99f6451f8653e037867cda18

2016-2019年,全区累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23.2亿元,2019年较2015年增长69.2%;同时,截至2019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86件,较2015年增长5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件,较2015年增长45%。

搭平台
创新发展阵地“实“
2019年10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我区企业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榜,这是我国城市照明行业中第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也标志该公司具有了国家级创新平台。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8d7dd3bc83e4495e96ac50549d60e819

从2008年成立工业设计中心,到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这是华体照明坚持以科技研发为引领,把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走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极大地增强了华体照明的核心竞争力。
http://p26-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59db72447ded4f3b98002c86b75e8328

除了企业不断苦练内功,我区还积极借助区内高校优势,切实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助上一臂之力。
截至目前,我区相继与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设立专门专人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聚力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衔接。
http://p3-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3d4f4da7d9c84378a035332e88e0a677

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直接促成了区内重点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有力促进了6个产学研重点实验室、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建成。
http://p9-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fad07905fe524b8b8f1f7554309f96f8

同时,我区还与西南联交所、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共建了西南联交所军民融合与科技分所,建成了“创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该平台构建技术培育体系、整合院校企资源、开展技术成果交易、孵化技术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19年底,全区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56个,国家级平台24个、省级平台57个。2016-2019年,新认定西航港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2个国家级孵化器。
区新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区成创空间、E创空间先后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并打造了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两大国家级军民融合平台,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建设,已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揽人才
科技研发源头“清”
10月17日,2020“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重庆专场)路演活动拉开帷幕,路演吸引了川渝两地60余个项目组、180人参赛,项目囊括生物医药、人工AI、电子信息、环境与能源、公益教育、农业等多个类别,这对吸引各方人才聚集双流,助力双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将起到积极影响。
http://p3-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d805a9d4a5e346a2b6c4e29a8f330f58

2019年11月14日,我区“敢为蓉漂·蓉你骄傲”2019年“蓉漂人才荟”城市行·产业功能区专场活动走进深圳产业功能区。活动吸引了50多名来自深圳、香港的企业代表和蓉港合作项目代表及高端人才参加。
http://p26-tt.byteimg.com/large/pgc-image/d17c2e95921c4717b644dcad1bbbcaa0

并分别与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订了总额达120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举行了深港人才项目签约仪式、同时,活动中我区还公开发布了“人才增信计划”,受到了各方人才的高度评价。
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70名,省市顶尖创新创业团队18个,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双流“创十条”和“人才新政”等政策,大力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截至2019年底共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青年大学生7493人;共引进落地人才企业70家,人才企业经济贡献达4亿元以上,人才资源和教育科研优势中西部首屈一指。

强合作
多方共振活力“足”
明镜般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湖边树木苍翠、绿草葱郁,不远处花草树木丛中那一栋栋别墅楼顶,矗立着一张张企业名片。
http://p1-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a680b8e2d64f4d05b1d56667c6afbd8a

相比宜人的环境,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一项项靓丽的成绩更让人振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川省电子信息领域唯一一家国家西南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当“国家级”“唯一”这样的标签不断出现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时,双流的这家电子信息科技园已难掩锋芒。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04a963b14b604536a1718122d9d1193c

特别是自2012年落户双流以来,园区已逐步构建起从苗圃、孵化、加速器、规模化的完整科技产业生态链,吸引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成为推动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精心的“孵化”之下,企业由小到大不断成长壮大,积少成多良性循环之下,企业“反哺”园区也不断发展。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cc60e803b80447f9bea631a3d68b3819

截至目前,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已累计引进和培育企业超过120家,其中上市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成果转移转化企业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5家,累计实现产值约12亿元,已形成企业、人才聚集的磁场效应。
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川省电子信息领域唯一一家国家西南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等特殊标签,成为双流及全省、全国校院企地协同创新的靓丽名片。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31a70eaa5e2c44bfa43690f0cc3c8f1e

除了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目前我区还聚集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产业园等3个产业园,先后建成运营了天府新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等5所大学研究院。
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1家,在全市分别位居第三、第七位,2016-2019年,全区累计举办双创活动147场,通过实施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等,加速推动了双流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